[发明专利]一种笔记本金属外壳二次遮蔽喷砂阳极外观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6105.1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8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宏精密电子(太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30 | 分类号: | C25D11/30;C22C23/02;C23G1/22;C23G1/12;B21D35/00;B24C1/08;B41M1/28;B41M3/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李玉婷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笔记本 金属外壳 二次 遮蔽 喷砂 阳极 外观 处理 工艺 | ||
一种笔记本金属外壳二次遮蔽喷砂阳极外观处理工艺,属于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新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成型加工:对镁合金板材进行电脉冲轧制,利用模具将所述镁合金板材进行冲切压制;S2、将笔记本电脑外壳预制件以此经过脱脂‑一次水洗‑碱洗‑二次水洗‑酸洗‑三次水洗‑活化;S3、阳极氧化:然后将其作为阳极浸入氧化槽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S4、喷砂处理;S5、内表面粘结层处理;S6、注射成型;S7、水转印图案。本发明所述的笔记本金属外壳二次遮蔽喷砂阳极外观处理工艺,工艺科学合理,设计新颖,通过系统规范化的处理方式,进行相应表面处理,起到处理后的笔记本外壳具有耐高温,高强度的抗拉伸性能,性能优越,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新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笔记本金属外壳二次遮蔽喷砂阳极外观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简称笔记本,又被称为“便携式电脑,手提电脑、掌上电脑或膝上型电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机身小巧,相比PC携带方便,是一种小型、可便于携带的个人电脑,通常重1-3公斤。当前的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而功能却越发强大。为了缩小体积,笔记型电脑当今采用液晶显示器。除了键盘以外有些还装有触控板或触控点作为定位设备。
目前,笔记本外壳一般由两种材料制成,分别为塑胶和合金材料制成。其中合金材料多采用铝镁合金外壳,铝镁合金质坚量轻、密度低、散热性较好、抗压性较强等优点,但它也存在不够坚固耐磨、成本较高、成型比较困难等不足。
铝镁合金外壳由于强度问题易折,易变形,导致阳极后表面效果不好。另外,镁合金压铸成型由于受到结构不能过于复杂和产品不能过薄的限制,且其成型后需要打磨、抛光、烤漆、电镀、字符镭雕等工序,因此其应用于3C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时,产品不良率和生产成本都较高。因此,亟需一套合理的笔记本外壳处理工艺,不仅能够保证笔记本外壳的美观,同时能够提升笔记本外壳的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本金属外壳二次遮蔽喷砂阳极外观处理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外壳成型过程中,工艺步骤设计不够合理,造成产品成品率低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笔记本金属外壳二次遮蔽喷砂阳极外观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成型加工:对镁合金板材进行电脉冲轧制,以得到厚度为0.8mm-1.2mm的镁合金片材,利用落料模具和冲孔模具将所述镁合金板材冲压制成笔记本电脑外壳预制件;
S2、将笔记本电脑外壳预制件以此经过脱脂-一次水洗-碱洗-二次水洗-酸洗-三次水洗-活化;
S3、阳极氧化:然后将其作为阳极浸入氧化槽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处理液采用草酸及硫酸混合液,草酸及硫酸的总浓度为15~22wt%,温度20~21℃,电压12~18V,电流2密度1.5~2.0A/dm,反应时间30~60min;
S4、喷砂处理;
S5、内表面粘结层处理;
S6、注射成型;
S7、水转印图案。
进一步的,上述的笔记本金属外壳二次遮蔽喷砂阳极外观处理工艺,所述镁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下列组份组成:
Al:3 .0~3 .8%,
Zn:0 .4~0 .9%,
Mn:0 .15~0 .6%,
Si:0 .01~0 .1%,
Fe:0 .01~0 .05%,
Cu:0 .01~0 .05%,
Ni:0 .001~0 .005%,
Be:0.005~0.01%,
其他微量元素:0.6~0.8%,
其余为M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宏精密电子(太仓)有限公司,未经瑞宏精密电子(太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61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