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劳氏粘虫群体饲养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6072.0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3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段云;陈琦;巩中军;苗进;武予清;郭培;夏鹏亮;蒋月丽;李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郑州盈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6 | 代理人: | 樊羿;张晓辉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虫 群体 饲养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劳氏粘虫群体饲养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在农业科研中缺乏大量发育整齐的不同发育时期劳氏粘虫的虫源问题。其饲养装置包括饲养笼、集粪盒;饲养笼包括滤网底、笼架及带常闭式投喂口的笼罩;在饲养笼内设置有至少一层活动隔板/网;其群体饲养方法包括低、高龄幼虫饲喂、成虫饲养及劳氏粘虫卵收集等步骤。本发明饲养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备成本低廉,可实现劳氏粘虫幼虫的规模化饲养,且成活率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能为农业科研工作提供大量标准化的劳氏粘虫幼虫、蛹、成虫和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劳氏粘虫群体饲养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劳氏粘虫(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在亚洲、非洲、澳洲和中东等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东、华中和华北等地区。劳氏粘虫无滞育性,在华南地区年发生6~7代,在黄淮海地区年发生3~4代。白天潜伏,晚上活动为害,老熟幼虫在土块下等处化蛹。劳氏粘虫幼虫食性杂,可取食为害小麦、玉米和甘蔗等多种作物。该类害虫幼虫食叶,发生严重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在玉米田为害时也可取食花丝和幼嫩籽粒。
近几年来,受气候变化和耕作方式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劳氏粘虫在我国广东、广西、河南和陕西等局部地区的发生为害有加重的趋势。然而,近些年来国内对粘虫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东方粘虫,而缺乏对劳氏粘虫的相关研究报道。劳氏粘虫和东方粘虫是近缘种,在形态上十分相似,给鉴别和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生物学习性、防治药物筛选及相关基础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而做这些研究则需要大批量的发育整齐的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劳氏粘虫。
中国专利文献CN106172251A中公开了一种劳氏粘虫的饲养方法,但其仅是以简易的玻璃瓶为设施进行少量(10头/750ml)的试养,养殖操作较复杂、规模数量无法满足需要,整齐度也难以保证。
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着一些同类夜蛾的人工饲养设备(如专利文献CN211048202U、CN110810339A、CN203897070U、CN202444990U、CN210382310U等)及方法(CN1104206362B、CN103843724A、CN107070309A、CN102113471B等),但这些饲养装置及方法中,有的装置设计复杂,不适合饲养大量的劳氏粘虫幼虫,有的无法做到虫粪分离,增加清理粪便的工作量,且幼虫成活率低,有的装置设计不符合劳氏粘虫幼虫的生物学习性;有的不适合用新鲜植物苗大量饲养劳氏粘虫幼虫;有的需要频繁更换饲料,降低幼虫存活率。
综合而言,目前缺乏对劳氏粘虫幼虫和成虫进行大量群体饲养的装置和饲养方法,因而无法提供大批量的不同发育时期的均匀一致的标准化的劳氏粘虫虫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劳氏粘虫群体饲养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在农业科研中缺乏大量发育整齐的不同发育时期劳氏粘虫的虫源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劳氏粘虫群体饲养装置,包括饲养笼、设置于该饲养笼下方的集粪盒;所述饲养笼包括可下滤虫粪的滤网底、笼架、包罩于该笼架外的笼罩;在所述饲养笼内设置有至少一层用于增加饲养面积的活动隔板/网;在所述笼罩一侧设有常闭式投喂口。
所述常闭式投喂口为拉链式开口或尼龙毛毡式开口。
所述集粪盒一侧设有常闭式清粪口。
所述饲养笼、集粪盒为相匹配的方形或圆形。
所述饲养笼、集粪盒经由对应的套管活动对接。
所述笼罩由尼龙纱网、支撑网架构成。
提供一种劳氏粘虫幼虫群体饲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低龄(1~3龄)幼虫饲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6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