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量花椒黄酮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275942.2 申请日: 2020-11-16
公开(公告)号: CN112516621A 公开(公告)日: 2021-03-19
发明(设计)人: 张晶晶;高伟;魏占姣;刘英雪;齐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D11/02 分类号: B01D11/02;C11B1/10;A23K10/30;A23K20/158;A23L33/105;A23L33/115;A61K8/9789;A61K36/758;A61Q19/00
代理公司: 北京华创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8 代理人: 彭随丽
地址: 057250 河***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含量 花椒 黄酮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高含量花椒黄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经溶剂提取浓缩到一定比例后得到花椒黄酮晶体,花椒黄酮晶体通过分离后继续脱溶后得到产品,含溶剂料液通过浓缩后得到含花椒麻素的花椒油树脂。该工艺便于操作,可进行工业化生产,该方法可使花椒黄酮的纯度可达85%以上,花椒麻度萃取得率可达95%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活性成分提取领域,涉及椒渣综合利用的工业生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同时获得高纯度黄酮类成分和花椒油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 Maxim)为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L)植物,主要分布于东亚与北美,广泛分布于我国。花椒作为传统中药材,收录于《中国药典》,其药用历史悠久,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外治湿疹,阴痒。

花椒属植物中含有酰胺类成分,且其酰胺大多为链状不饱和脂肪酰胺,其中以山椒素类为代表,是花椒麻味的主要来源。酰胺物质具有杀虫、祛风除湿、镇痛、麻醉、抑菌、兴奋等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常见的一类生物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在食品中可作为甜味剂、食用、抗氧化剂及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有研究表明,花椒中总黄酮含量约为20%,花椒种植的地区、花椒的品种、采收的时间等对花椒黄酮的成分与含量影响较大。花椒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槲皮素、金丝桃苷、芦丁和阿福豆苷,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等药理功效。花椒黄酮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亚硝酸盐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且与提取物浓度有关,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可用于痛风的临床治疗。经大孔树脂纯化浓缩后的花椒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明显增高。花椒黄酮类化合物红色素在体外试验中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对花椒的提取主要集中在提取花椒油、提取花椒麻味成分等方面,花椒经过萃取后,剩余的花椒渣一般做饲料等进行使用,含有的有效成分未进行再利用。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许多花椒黄酮提取、纯化方法,例如,吴亮亮等人考察了花椒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提取溶剂、提取温度等工艺参数(吴亮亮,等花椒总黄酮提取技术研究及黄酮成分分析,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年2月,第32卷第2期);张曦等人采用超声协同树脂吸附分离法提取花椒总黄酮(张曦,等花椒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应用化工,2012年1月,第41卷第1期);但是上述提取工艺只停留在粗提取阶段,纯化工艺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实验室常用的有硅胶柱色谱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等,在放大生产过程中存在树脂处理难度大、成本高、产量小、周期长等问题。

目前,结晶工艺有用在花椒其他成分的提取中,例如CN104030937A中将花椒油树脂经提取、结晶后获得了不饱和酰胺类成分;CN106866455A以花椒油树脂为原料,经乙醚、甲醇、石油醚依次提取后,于低温环境冷冻结晶,获得花椒麻味物质。但是,通过提取、结晶获得花椒黄酮的技术未见报道。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对上述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并提供一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成本低的花椒渣综合利用提取制备方法。该方法既得到了花椒黄酮和花椒油树脂两种产品,又能够对花椒渣进行利用,极大的降低了花椒麻素和黄酮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花椒渣综合利用的提取制备方法。所述花椒渣为花椒原料经过超临界萃取后所得的副产物,其中花椒麻度为0.3%以下,花椒黄酮含量在3%-8%。该花椒渣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后得到的花椒黄酮经紫外检测,纯度≥50%,同时得到花椒油树脂中花椒麻度萃取得率≥9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黄酮含量在80%以上,花椒麻度萃取得率≥9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花椒渣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花椒渣为原料,经过溶剂提取、浓缩,得到浓缩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5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