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客流分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5728.7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4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贾明华;姚生意;张程;朱文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迈外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郎彦泽;叶子浓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贤区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流 分析 设备 及其 控制 方法 | ||
客流分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探测设备,来实时探测是否有人体目标出现;其中,所述第一探测设备为PIR传感器;若第一探测设备探测到有人体目标出现,则控制第二探测设备采集数据并持续第一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二探测设备为数据采集设备;若第一探测设备在持续的第二时间段内未探测到有人体目标出现,则第二探测设备进入低功耗模式或休眠或断电,保持该状态直到第一探测设备探测到有人体目标出现后控制第二探测设备唤醒或开机或重新上电。本发明在PIR传感器未探测到有人体目标出现的情况下,客流分析设备中的大部分组件都处于低功耗模式或休眠或断电的状态,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客流分析设备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目标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客流分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客流分析指的是对场所客流数量、身份等信息进行分析。随着数字化运营的崛起,线下商场、门店、公共交通等场所,对于客流分析的需求日益增加。客流分析设备给运营者提供了精准专业的客流数据,帮助运营者对客流进行有科学依据的分析。将分析结论反哺到日常的运营和管理中,使其抉择更加有依据、可量化。
在客流分析中,针对人体目标的目标检测是后续统计、分析的基础。现有技术中,主要以基于摄像头技术的机器视觉方案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基于激光、热成像等技术的方案。无论是基于摄像头技术的方案还是其他的技术方案,都存在着功耗太大的缺陷,通常需要采用有线供电的方式,难以将功耗降低到使用电池供电的程度,这导致客流分析设备实施部署的成本较高,也很不方便。
具体的,布设电源线和网线是实施客流分析系统的一大阻力,布设一个点位的客流分析设备所需的施工费用可达人民币500~1500元,并且还要在布设点位上打孔来进行安装,容易对场所(例如店铺入口处)的美观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将客流分析设备(尤其是在客流检测环节上)的功耗降低到电池供电所能支持的程度,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降低数据量(例如抽帧或者是降低采集帧率)和/或通过使用一些低功耗高性能的元器件来实现节能的目的,但效果并不明显,远远不足以将客流分析设备的功耗降低到电池所能够支持的程度。
PIR传感器即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热释电效应指的是极化强度随温度改变而表现出的电荷释放现象。人体的体温通常在37摄氏度左右,基于该温度,会发出波长在10μm左右(属于红外线波段)的电磁波。PIR传感器通过感应波长在10μm左右的电磁波来探测周围的人体目标。人体发射的波长在10μm左右的电磁波通过菲涅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感应源上,PIR传感器的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热释电元件在接收到人体辐射的电磁波后温度发生变化,温度的变化会使热释电元件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即热释电效应),释放的电荷经后续电路的检测处理即实现了对周围的人体目标的探测。PIR传感器的功耗很低,通常仅微安级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客流分析设备的功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客流分析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探测设备,来实时探测是否有人体目标出现;其中,所述第一探测设备为PIR传感器(是一种极低功耗的人体感应传感器);
若第一探测设备探测到有人体目标出现,则控制第二探测设备采集数据并持续第一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二探测设备为数据采集设备;
若第一探测设备在持续的第二时间段内未探测到有人体目标出现,则第二探测设备进入低功耗模式或休眠或断电,保持该状态直到第一探测设备探测到有人体目标出现后控制第二探测设备唤醒或开机或重新上电。
可选的,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为热成像传感器或摄像头或雷达或热释电阵列传感器等设备。
可选的,第一探测设备的探测范围完整的覆盖并大于第二探测设备的探测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迈外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迈外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57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