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速动车组的人性化取热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5726.8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3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姜忠宇;王美乐;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D37/00 | 分类号: | B61D37/00;B61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速 车组 人性化 热水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高速动车组的人性化取热水装置,该装置包括开关区部分、接水区部分、支撑区部分、包裹壳体。所述开关区部分包括踏板、内壁红外感应器、保护闸门、闸门红外感应器、闸门控制器;所述接水区部分包括出水口、出水口指示灯、水流指示灯、回收水槽;所述支撑区部分实体为辅助把手;所述包裹壳体为动车组内饰通用铝合金壳体。本发明通过对人体力学分析,结合动车内饰空间设计进行实际应用,解决了长期以来乘客在行驶列车上接热水时产生重心不稳的问题,有效消除了由于上述问题所产生的安全隐患。脚踏开关代替传统手动开关的设计,有效消除了因皮肤的间接接触而传染相关疾病的可能性,多处细节的设计做到了让接水过程更具人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热水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速动车组的人性化取热水装置。
背景技术
客运列车在交通运输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给人们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列车上提供的热水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中、长途乘客的用水需求,切实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与此同时,在列车上取热水所产生的安全隐患容易被人们忽视,传统火车上取热水时,人们习惯一手控制水阀,一手拿容器接水,车体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经过铁轨连接缝隙导致的车体轻微晃动,以及各车厢挂钩处产生的微小震荡不可避免,在该情形下进行接水操作,很容易使接水的人由于上身无有力的支撑点造成重心不稳产生晃动,从而造成肢体烫伤。如今动车上的按压式出水阀,在操作使用上相比传统火车有些许改进,但本质上并没有解决在接水时产生重心不稳的问题,尤其对于乘车的老人和小孩,在运动的列车上接热水存在一定危险性,由此,动车上的接热水设备需要更人性化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人在高速行驶的动车上接水更安全,更人性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速动车组的人性化取热水装置,该装置通过对人体力学分析,结合动车内饰空间设计进行实际应用,解决了长期以来乘客在行驶列车上接热水时产生重心不稳的问题,有效消除了由于上述问题所产生的一些安全隐患。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1.所述高速动车组人性化取水装置包括开关区部分、接水区部分、支撑区部分、包裹壳体。2.所述开关区部分包括踏板、内壁红外感应器、保护闸门、闸门红外感应器、闸门控制器。所述接水区部分包括出水口、出水口指示灯、水流指示灯、回收水槽。所述支撑区部分实体为辅助把手。所述包裹壳体为动车内饰通用铝合金壳体。3.接水者右手持接水容器,左脚站定,右脚扫过脚下开关区前设置区域,闸门红外感应器接收信息后传给闸门控制器,闸门控制器控制保护闸门迅速开启,同时出水口指示灯与水流指示灯亮起。进一步,接水者将水杯调整到适当的接水位置,同时将脚深入开关区内,使脚尖轻放至踏板上,此步骤在车体有轻微晃动时肢体的移动可借助辅助把手来完成。进一步,左手找到一个舒适的握把位置,借助辅助把手保持左手固定,与左脚和右脚跟形成三点稳定站姿,确定各位置均稳定后右脚稍用力踩脚踏开关踏板,热水从出水口流出。进一步,待热水接至所需容量时松开踏板,移动右脚使之移出闸门口,松开辅助把手,接水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将人体形态稳定性与实际应用巧妙结合,大大提高了在高速行驶的动车上接热水时人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由此产生的诸多安全隐患。2.在动车运动稳定的前提下可以省去与握把相关的步骤,开创性地在接热水装置上使用了脚踏开关,从而可以用双手拿容器,显然,这同样比一手开水阀,一手拿容器的传统接水模式要稳定得多,这是脚踏开关代替手动开关的一大优势。3.在现如今动车的接水处,接热水的人与人之间手部皮肤会通过手动开关间接接触,这种间接接触的危险性很容易被人们忽视,脚踏开关的设计使人与人的皮肤在交替接热水的过程中无间接接触,从根本上消除了患流感、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性皮肤病等疾病的接触传播渠道,这便是脚踏开关代替手动开关的另一大优势。4.此外,在没人接水时,辅助握把可以为车厢中其他站立的乘客提供扶杆支撑,不失其存在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57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