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5354.9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4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15/04;E02D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进行成孔,在厚砂层进行钻孔时将泥浆比重控制在1.25~1.32g/cm3;步骤二、进行第一次清孔;步骤三、下放钢筋笼和导管;步骤四、进行第二次清孔,以降低泥浆比重;步骤五、灌注混凝土。在本申请提供的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中,通过分别对成孔和混凝土浇筑阶段的泥浆比重进行控制,使其分别达到最佳比重,由此能够在护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冲孔效率,并顺利排渣,确保厚砂层的桩基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桩基础是增加地基整体稳定性及提高地基承载力主要基础加固工程之一。随着工业技术和工程建设的发展,桩基础的工艺、设计方法、承载力等方面均有迅速的发展,桩基础具有较大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协调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对不同地质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深基础工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基础形式。目前,桩基础按照施工方法可以分为挤土桩和灌注桩。其中,灌注桩以其承载力高、无挤土、施工时无振动、噪音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包括在桩位上开孔(即成孔),以及在孔内放置钢筋笼再灌注混凝土。其中,成孔一般采用泥浆循环法,泥浆在成孔过程中起到支撑孔壁和携渣排渣的作用。在成孔后,浇筑混凝土时通常采用混凝土置换泥浆的工艺,通过混凝土的顶升将泥浆排出孔外,孔内钻渣通过泥浆的携渣排渣功能同时排出孔外
可见,泥浆是一个复杂的组成,其在施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并不是单一的,比重过大或者过小均会对桩基施工造成较大影响,最终影响桩基施工质量。因此,在调整泥浆比重时需要参考多方面的考量,找到适合实际地层的最佳比重。
众所周知,灌注桩的施工场地一般地形条件复杂,各个地层下的施工控制均不尽相同,因此很难拿出一个通用的标准来指导施工。而现有的施工工艺也仅有几种常见地质条件的泥浆指标,无法适用于所有的桩基施工。
对于厚砂层(砂层厚度在5m以上)的桩基施工而言,常见地质条件的泥浆指标并不使用。尤其是厚砂层下的特大桥建设的桩基施工,由于特大桥桩基直径较大(2m以上),河床下底层复杂,纯粹为水下作业,因此不但施工难度大,而且各项指标都更难控制,而任何指标工艺上面的波动,都会给桩基施工带来风险,进而影响施工质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施工工艺对冲孔灌注桩的施工控制较为模糊,跟实际切合并不紧密,我们无法采用常见地质条件下的泥浆指标来指导大直径厚砂层的桩基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灌注桩施工工艺中泥浆比重指标不适用于厚砂层的桩基施工,而导致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所述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进行成孔,在厚砂层进行钻孔时将泥浆比重控制在1.25~1.32g/cm3;
步骤二、进行第一次清孔;
步骤三、下放钢筋笼和导管;
步骤四、进行第二次清孔,以降低泥浆比重;
步骤五、灌注混凝土。
可选的,在所述的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中,所述厚砂层的厚度在5m以上。
可选的,在所述的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中,所述厚砂层的厚度在15m以上。
可选的,在所述的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中,所述灌注桩的设计桩径在2m以上。
可选的,在所述的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中,在第二次清孔之后,将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5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53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