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TC循环加热模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75140.1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9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昕;时辰;吴春来;张中刚;章志才;崔建维;任建华;朱俊峰;杨菲菲;田贵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2 | 分类号: | B60H1/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魏润洁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tc 循环 加热 模块 控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PTC循环加热模块、PTC循环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存储介质,所述PTC循环循环加热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多条控制线路,多条控制线路并联连接,每条所述控制线路均包括继电器以及与所述继电器串联的加热电阻,所述控制器与每条控制线路上的继电器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启或关闭,以控制每条控制线路上的加热电阻的工作或停止工作。本发明通过继电器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加热电阻的工作或停止工作,能够使得每个加热电阻都有停止工作的时间,在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极大限度的节省电能,延长加热电阻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TC循环加热模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PTC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驾驶室内采暖系统的主要零部件,也是目前主流的空气加热方法。PTC是由很多加热电阻并联而成,使用同一个电源供电,在通电时加热电阻发热,从而加热流经的空气并吹向驾驶室,从而实现对驾驶室的制热。目前新能源汽车对PTC加热模块的控制主要通过2条主要线路:1.供电线路:整车通过直流高压给PTC管内的加热电阻加热,所有加热电阻并联而成;2.控制电路:高温保护温控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来保护电路,这是当前PTC加热模块的主要实现方法和策略。这种结构的PTC加热模块存在2个缺点:所有加热电阻在最佳工况同时工作,造成电能的浪费,这也是当前新能源制热时耗电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所有加热电阻同时工作,在长期使用时,加热电阻得不到休息,具有损坏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PTC循环加热模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PTC循环加热模块的能耗过高且加热电阻长期使用时寿命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PTC循环加热模块,所述PTC循环加热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多条控制线路,多条所述控制线路并联连接,每条所述控制线路均包括继电器以及与所述继电器串联的加热电阻,所述控制器与每条所述控制线路上的所述继电器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启或关闭,以控制每条所述控制线路上的所述加热电阻工作或停止工作。
优选地,每条所述控制线路上的所述加热电阻的数量相同。
优选地,PTC循环加热模块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电阻的温度,并将检测到所述加热电阻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启或关闭。
并且,本发明还提出一种PTC循环加热控制方法,所述PTC循环加热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PTC循环加热模块,所述PTC循环加热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控制指令,所述第一预设控制指令包括第一预设控制字节和第一预设控制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启,以控制相应的所述控制线路上的所述加热电阻工作。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启,以控制相应的所述控制线路上的所述加热电阻工作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加热电阻的持续工作时长;
判断持续工作时长是否第一预设时长;
若是,切换所述第一预设控制字节为第二预设控制字节,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控制字节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启,以控制相应所述控制线路上的所述加热电阻工作。
优选地,所述判断持续工作时长是否第一预设时长的步骤还包括:
若否,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控制字节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启,以控制相应所述控制线路上的所述加热电阻工作。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启,以控制相应的所述控制线路上的所述加热电阻工作的步骤还包括:
获取所述加热电阻的当前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51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