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讯号传输装置识别方法与讯号处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75080.3 | 申请日: | 2020-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2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躍兴;汤森煌;林武质;赖政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丹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讯号 传输 装置 识别 方法 处理 系统 | ||
本公开涉及讯号传输装置识别方法与讯号处理系统。一种讯号传输装置识别方法,用以识别一讯号传输装置之至少一属性,包括:由一讯号处理系统内之一第一装置自一记忆体装置读取一属性信息,其中属性信息纪录讯号传输装置之至少一属性之信息,并且讯号传输装置耦接于第一装置与讯号处理系统内之一第二装置之间;由第一装置根据属性信息判定讯号传输装置之至少一属性;根据至少一属性设定由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输出之一讯号之一最大值或一最小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讯号传输装置识别方法及实作讯号传输装置识别的讯号处理系统,用以取得讯号传输装置的属性信息,并根据讯号传输装置的属性信息控制讯号处理系统之运作。
背景技术
现有缆线或传输线等讯号传输装置产品都是于标签或说明书中标示其规格,使用者根据规格购买所需之产品。一旦标签被移除产品与说明书放置于不同的地方,使用者便无法再得知规格信息。若使用者将购买的讯号传输装置耦接到规格不符的装置时,例如,若装置输出的电流高于讯号传输装置的耐电流上限值,可能造成讯号传输装置过热或者损毁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具备讯号传输装置识别能力的讯号处理系统以及对应的讯号传输装置识别方法,用以藉由装置识别取得讯号传输装置的属性信息以控制讯号处理系统之运作,使得讯号传输装置可适当地被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因错误或规格不符的装置连接到系统而导致装置过热或者损毁等问题。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一种讯号传输装置识别方法,用以识别一讯号传输装置之至少一属性,包括:由一讯号处理系统内之一第一装置自一记忆体装置读取一属性信息,其中属性信息纪录讯号传输装置之至少一属性之信息,并且讯号传输装置耦接于第一装置与讯号处理系统内之一第二装置之间;由第一装置根据属性信息判定讯号传输装置之至少一属性;以及根据至少一属性设定由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输出之一讯号之一最大值或一最小值。
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一种讯号处理系统,包括:用以输出讯号之第一装置、用以接收讯号之第二装置、以及耦接于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用以传递讯号之讯号传输装置。讯号传输装置包括一记忆体装置,记忆体装置存有一属性信息,属性信息纪录讯号传输装置之至少一属性之信息。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其中一者自记忆体装置读取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判定讯号传输装置之至少一属性,以及根据至少一属性设定讯号或由第二装置输出之另一讯号之一最大值或一最小值。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述之讯号处理系统方块图。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述之一讯号传输装置外观示意图。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述之讯号传输装置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所述之讯号处理系统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述之讯号处理系统方块图。讯号处理系统可包括一第一装置100、一讯号传输装置200以及一第二装置300。于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第一装置100可用以作为一讯号来源,并输出至少一讯号(例如,视频讯号、音频讯号等),第二装置300可透过讯号传输装置200接收第一装置100所提供之讯号。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第一装置100可以是一播放器,所述播放器可藉由,例如但不限于,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行动装置、笔记型电脑或桌上型电脑等电脑装置、数字视频转换盒(set-top box,缩写STB)、或光碟(Compact Disc,缩写CD)/数字多功能影音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缩写DVD)播放器等电子产品实施。第二装置300可以是一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可藉由,例如但不限于,一显示面板、一屏幕或者一数字电视等电子产品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5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