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环卫垃圾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2360.9 | 申请日: | 2020-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1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忠祥;刘宁;贾文彬;刘伟宇;王振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易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00 | 分类号: | B65F3/00;B65F3/26;B08B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李晓蒙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清洁 功能 环卫 垃圾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环卫垃圾车包括垃圾车主体、车厢、垃圾桶升降机构和进料斗,所述车底架上方内部安装有污水收集箱,所述车厢左端部分为水箱,所述车厢右侧转动连接有厢门,所述车厢内部安装有推板,所述车厢顶部前后各开设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下方安装有第一喷水头,所述垃圾桶升降机构安装在车厢前端,所述进料斗底部设有顶盖,所述安装座通过第四电动液压杆与第二连接座连接。该具有清洁功能的环卫垃圾车,设置有第一水管和第一喷水头,第一水管安装在车厢顶部前后两侧,同时第一水管下方设有若干的第一喷水头,在垃圾车将车厢内部的垃圾倒出后,启动第一喷水头对车厢内部清洗,防止车厢内部长期不清洗出现老化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卫垃圾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环卫垃圾车。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生活中,车辆运输方式是目前生活垃圾运输最主要的方式,而垃圾运输车型的选择对于以车辆运输为主的垃圾清收系统来说非常重要,目前用于普通生活垃圾清运的车型主要有平板车、压缩式后装垃圾车、集装箱式垃圾车、密封式桶式垃圾车等。
但是在现有的环卫垃圾车中,一般是通过倾倒的方式使得垃圾桶中的垃圾倒入环卫车内,但是在垃圾桶中有水的时候,垃圾可能吸附在垃圾桶壁上,难以倒下,其次,在垃圾车将垃圾运转到垃圾站后,需要通过外部的喷水装置对垃圾车的车厢进行清洗,这样的方式不够便捷,且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带有清洁功能的垃圾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环卫垃圾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环卫垃圾车中,一般是通过倾倒的方式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环卫车内,但是在垃圾桶中有水的时候,垃圾可能吸附在垃圾桶壁上,其次,在垃圾车到垃圾站后,需要通过清洗装置对垃圾车的车厢进行清洗,这样的方式不够便捷,且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环卫垃圾车包括垃圾车主体、车厢、垃圾桶升降机构和进料斗,
垃圾车主体,所述垃圾车主体包括驾驶室、车轮、车底架和污水收集箱,所述驾驶室位于垃圾车主体的左端,所述车轮之间安装有车底架,所述车底架上方内部安装有污水收集箱;
车厢,所述车厢包括水箱、第一液压座、第一电动液压杆、第一连接座、厢门、推板、顶部开口、第一水管、第一喷水头、第二电动液压杆、排水口和过滤网,所述车厢安装在垃圾车主体的车底架上方,所述车厢左端部分为水箱,所述车厢右侧转动连接有厢门,所述车厢顶部开设有顶部开口,所述厢门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通过第一电动液压杆与第一液压座连接,所述车厢内部安装有推板,所述车厢内部前后两侧安装有第二电动液压杆,且第二电动液压杆的顶部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车厢顶部前后各开设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下方安装有第一喷水头;
垃圾桶升降机构,所述垃圾桶升降机构安装在车厢前端;
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包括水泵、第二水管、第二喷水头、三通、第四电动液压杆、安装座、第二连接座和顶盖,所述进料斗安装在车厢顶部,所述进料斗内部后端安装有两个第二喷水头,所述第二喷水头通过第二水管与水箱连接,且第二水管上安装有水泵,所述进料斗底部设有顶盖,且顶盖上方安装有第二连接座,所述安装座通过第四电动液压杆与第二连接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厢底部开设有排水口,且排水口顶部安装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污水收集箱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排水口与开口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管与水箱连接,且第一水管上安装有压力泵。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液压杆与第一液压座和第一连接座均为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垃圾桶升降机构内部设有第三电动液压杆。
优选的,所述第四电动液压杆与安装座和第二连接座均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易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易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2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