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垃圾分类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72243.2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5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谭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洪 |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Q30/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丁国勇 |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数字 货币 垃圾 分类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垃圾分类方法及系统,涉及垃圾分类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生活在分类与收集时,便捷性低,同时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低,导致生活垃圾对环境污染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赋予不同类别的垃圾四种体现价值,包括实物回收价值、虚拟回收价值、虚拟成长值和虚拟公益回收值;S2、实物回收价值=单位数量*实物回收单价;S3、虚拟回收价值=单位数量*(虚拟回收系数+持续加成系数+助力加成系数);以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以及减轻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分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垃圾分类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区块链最初于2008年11月提出,是为比特币设计的一种特殊的数据库技术;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的应用已从金融领域延伸到实体领域,在垃圾分类领域也有了初步的应用。
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是按照垃圾的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影响以及现有处理方式的要求分离不同类别的若干种类,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有机成分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可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而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可减少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重,在一些垃圾管理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而更突出的问题是,生活垃圾缺乏分类,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并没有得到再利用,对环境污染大而回收价值相对较小的垃圾,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虽然当今国内加强了垃圾分类工作,但在垃圾分类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管理上的盲区、市民观念上的缺失。由此,如何设计一种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垃圾分类方法及系统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垃圾分类方法及系统,以提高垃圾收集、分类的便捷性,同时调动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从而便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以减轻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赋予不同类别的垃圾四种体现价值,包括实物回收价值、虚拟回收价值、虚拟成长值和虚拟公益回收值;
S2、实物回收价值=单位数量*实物回收单价;
S3、虚拟回收价值=单位数量*(虚拟回收系数+持续加成系数+助力加成系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实物回收价值为该回收垃圾的实际价值;实物回收价值产出的同时,并产出该次虚拟公益回收值,虚拟公益回收值的数值等于多次所述实物回收价值数值的累加值。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根据该回收垃圾的实际价值、回收价值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虚拟回收系数;所述虚拟回收系数与该回收垃圾的实际价值和回收价值成反比,所述虚拟回收系数与该回收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成正比。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根据投放者单月投放垃圾的次数以及连续投放的月份数确定持续加成系数,所述持续加成系数与单月投放次数和连续投放的月份数成正比。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根据投放者邀请客户的数量确定助力加成系数,所述助力加成系数与邀请成功的客户数量成正比。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持续加成系数和助力加成系数均设置有下限和上限;所述持续加成系数达到上限后,当投放者单月投放次数和连续投放的月份数减小时,所述持续加成系数随即减小,且到所述持续加成系数的下限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洪,未经谭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22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