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专用生物缓释肥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1773.5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9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40 | 分类号: | C05G3/40;C05G5/30;C05G3/00;C05F17/20;C05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彭伶俐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专用 生物 缓释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稻专用生物缓释肥的制备方法,属于肥料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餐厨有机废弃物筛选、去除无机物;然后将筛选后的餐厨有机废弃物干湿分离得到干物质;将壳皮类、秸秆类废弃物和得到的干物质与生物腐殖酸转化剂混匀,得到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大分子碳结构降解转化反应,制备生物有机肥;2)制备缓释膜;3)制备生物缓释肥。本发明生物缓释肥养分配比合理,能够实现水稻生长期养分需求曲线与肥料养分释放曲线的基本吻合,保证了水稻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养分的需求,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节约劳动力,降低经济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专用生物缓释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来源,在一个生长周期一般要进行3~5次的施肥,而我国氮肥利用率只在30%左右,施肥的同时有一小部分氨转化成一氧化氮扩散到大气中,破坏了臭氧层,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大部分氮肥通过渗漏、径流和挥发等途径损失在环境当中,对土壤、水体及大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数据显示,国外氮肥利用率为50~55%,我国却只有35~50%,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与传统的常规肥料相比,缓控释肥具有肥效长、肥效缓、用量省等优点。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肥料,有效减少肥料对环境的危害,提高肥料的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效益。普通肥料施入土壤后会快速溶解并释放养分,农民只有大量施用肥料才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与普通的化学肥料相比,缓释肥料具有以下优势:①能延长化学肥料中养分的释放时间,长期为农作物提供养分。②一次施用肥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节省劳动力。③可以减少因施肥过量而使作物死亡现象的发生。④可以有效地避免过量的肥料流入到土壤中,污染土壤周围的环境。
尽管缓释肥有诸多优点,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缓释肥还存在很多局限性:①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缓释肥释放养分的模式不能完全符合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规律。②目前市面上的缓释肥大多数用的包衣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微生物分解,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③目前大多数缓释肥主要针对草坪、瓜果和烟草等高经济价值作物,应用范围较小,还没有针对水稻作物的高效生物缓释肥。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稻专用生物缓释肥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稻专用生物缓释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餐厨有机废弃物筛选、去除无机物;然后将筛选后的餐厨有机废弃物干湿分离得到干物质;将壳皮类、秸秆类废弃物和得到的干物质与生物腐殖酸转化剂混匀,得到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大分子碳结构降解转化反应,制备BGB生物有机肥;
2)以壳聚糖、茶树油、聚乳酸、海藻酸钠、蒸馏水为原料制备生物缓释膜;
3)生物缓释膜对BGB生物有机肥进行包衣处理,制得生物缓释肥。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转化反应的温度为70~80℃,所述转化反应的时间为8~12小时。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生物腐殖酸转化剂为BGB高温复合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17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