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虚拟复位的记忆合金复位外固定系统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71183.2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0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马平;邵雨萌;毕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34/10 | 分类号: | A61B34/10;A61B17/66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祖之强 | 
| 地址: | 25035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虚拟 复位 记忆 合金 固定 系统 使用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复位的记忆合金复位外固定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用于打入骨折远端的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螺纹钉以及用于打入骨折近端的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二螺纹钉;第一螺纹钉通过第一夹具固定,第二螺纹钉通过第二夹具固定,第一夹具和第二夹采用根据虚拟复位结果构建的软化记忆合金连接杆连接;本公开采用记忆合金结合虚拟复位的结果,以尽可能小的创伤取得更加理想的复位效果,复位准确且降低了病患的痛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骨折复位固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虚拟复位的记忆合金复位外固定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骨折复位是骨折治疗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环,良好的复位方式能够在实现快速准确复位的同时降低病患的痛苦。
本公开发明人发现,目前临床上主要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均存在明显的弊端。目前以AO理论为指导的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成为接骨主流,但伴随着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展的不断深入,切开复位的弊端也逐渐浮现出来,主要体现在切开复位过程中,肌肉组织与骨膜的剥离不可避免地会破坏血运,造成骨折端的坏死区增大;血肿的清除过程也必将干扰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影响骨折愈合;通过切开将原本闭合的骨折转变为“开放骨折”,增加了感染的几率,更严重的是切开复位手术容易引起组织的粘连,造成肢体功能障碍;而手法复位主要靠术者的手摸心会,由于皮肤肌肉等软组织的遮挡,在手法整复过程中,只能依靠术者的“手摸心会”,无法实时观测骨折的相对位置,进而无法采取相应手法,故存在复位精度低、成功率差等问题;在固定过程中,由于夹板结构的缺陷,无法有效束缚肌肉与骨组织的移动,从而造成复位骨块位置再丢失,夹板固定失效等问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复位的记忆合金复位外固定系统及使用方法,采用记忆合金结合虚拟复位的结果,以尽可能小的创伤取得更加理想的复位效果,复位准确且降低了病患的痛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复位的记忆合金复位外固定系统。
一种基于虚拟复位的记忆合金复位外固定系统,包括用于打入骨折远端的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螺纹钉以及用于打入骨折近端的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二螺纹钉;
第一螺纹钉通过第一夹具固定,第二螺纹钉通过第二夹具固定,第一夹具和第二夹采用根据虚拟复位结果构建的软化记忆合金连接杆连接。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复位的记忆合金复位外固定系统的使用方法。
一种基于虚拟复位的记忆合金复位外固定系统的使用方法,利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虚拟复位的记忆合金复位外固定系统;
待第一螺纹钉和第二螺纹钉置入且通过夹具固定,获取骨折部位的CT扫描结果,进行分割和三维重建,进行虚拟复位;
虚拟建立两夹具之间的记忆合金连接杆;
根据虚拟建立的连接杆制作记忆合金连接杆,先将制作好的连接杆用冰水浸泡,待记忆合金体部变软后将连接杆连接到夹具两端,用螺钉固定;
记忆合金在室温下逐渐变回原型,完成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
1、本公开所述的系统或方法,采用记忆合金结合虚拟复位的结果,以尽可能小的创伤取得更加理想的复位效果,复位准确且降低了病患的痛苦。
2、本公开所述的系统或方法,采用记忆合金这种新材料,在冰水软化的情况下将夹具连接,待其常温硬化时使得骨折部位逐渐回到原始位置,进一步的提高了复位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未经山东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11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