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合物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70988.5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7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奇;郭林林;李志强;陆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211/61 | 分类号: | C07C211/61;C07C217/80;C07C255/58;C07D209/80;C07D209/86;C07D209/88;C07D209/96;C07D219/02;C07D221/18;C07D241/46;C07D307/91;C07D487/04;C07C13/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亚威 |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涉及电致发光领域,公开一种化合物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使用本申请化合物的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和较高的电流效率,同时利用本申请的化合物能够用溶液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传输层或注入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致发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合物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技术已经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获得应用,进一步还将向电视等大尺寸应用领域扩展。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研制出了各种性能优良的OLED材料,并通过对器件结构的不同设计,和对器件寿命、效率等性能的优化,加快了OLED的商业化进程,使得 OLED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OLED的外量子效率和内量子效率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极大地制约了OLED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器件的效率仍未达到理想水平。这是由于基板的模式损失、表面等离子的损失以及波导效应,使大部分的光被限制在发光器件内部,从而降低了器件的发光效率。改善器件的发光效率,利用光取出材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光取出层(Capping Layer,CPL)通过降低金属电极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调节出光方向和出光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器件的光取出效率,从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目前光取出材料的种类较为单一,效果不尽理想,研发出较为有效的光取出材料是OLED工作者们面临的较为严峻的挑战之一。
除此之外,发光层以及其他有机功能层材料的选择也对器件的电流效率以及驱动电压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仍在探索具有更高性能的功能层材料。
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于OLED器件的更高要求,本领域亟待开发更多种类、更高性能的OLED材料。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化合物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使用本申请化合物的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和较高的电流效率,同时本申请提供的化合物能够用溶液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传输层或注入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其中,a,b,c,d各自独立地选自0、1、2、3或4;p选自0或者1;
R1~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F、CN、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含有6~4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所述含有6~40 个碳原子的芳香基中的氢可以被R取代;
Ar、Ar1各自独立地选自含有6~4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所述含有6~40 个碳原子的芳香基中的氢可以被R取代;其中,R可与螺芴成环,Ar可与Ar1、 Ar2成环;
Ar2选自A-1至A-8所示结构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Ar2和式(I)中的N原子连接的位置;
R5~R14各自独立地选自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4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所述含有6~4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中的氢可以被R取代;其中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或者相邻碳原子上的R5~R14可以连接成环;
e,f选自0或者1,并且e,f不同时为0;
R选自F、CN或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含有6~4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09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