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危废焚烧回转窑供风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0112.0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1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胡茂丽;郑伟;朱庆毅;马泽洲;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中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G5/20;F23G5/4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焚烧 回转 窑供风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危废焚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危废焚烧回转窑供风结构,包括支撑架、转筒和窑头罩,转筒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窑头罩固定在支撑架上,转筒与窑头罩转动密封连接,所述窑头罩呈圆筒形,窑头罩的侧壁上设有主风孔和副风孔,所述主风孔位于窑头罩的顶部,主风孔与副风孔不在窑头罩的同一周向线上,主风孔靠近转筒设置,副风孔远离转筒一侧设置。本专利提供的供风结构通过模型模拟,将危废焚烧的空气过剩系数控制在0.8~1.0之间来调节空气的供入量,计算得到本方案的旋转湍流流场,可使得回转窑的危废焚烧热灼减率低于3%,可见本方案能够保证低的过剩系数前提下,还能保证低得多热灼减率,提高燃烧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废焚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危废焚烧回转窑供风结构。
背景技术
全国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废弃物等,这些生活垃圾、废弃物中大部分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要对这些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目前,主要使用回转窑对危险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其中危废焚烧后的灰渣的热灼减率是判定回转窑正常与否最有力的依据,可以推算焚烧的完成状况。
通常如果通入回转窑的空气不能充分扩散、形成的流场不全面覆盖、沿回转窑的轴移动速度过高等都会导致热灼减率提高,即不能保证危废的充分燃烧,而目前通常的做法就是提高空气的供入量,但这样又会使得回转窑的空气过剩系数过高,造成热量的大量损失,例如目前常用工艺,在窑头罩顶部开设一个风孔,并进行供风,为保证热灼减率在5%~8%的范围内,回转窑的空气过剩系数达到了1.5~2.0,因此目前既要保证低的热灼减率又要保证低的空气过剩系数是危废焚烧回转窑的重点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危废焚烧回转窑供风结构,既保证了回转窑低的热灼减率,又保证了回转窑低的空气过剩系,减少热量的损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危废焚烧回转窑供风结构,包括支撑架、转筒和窑头罩,转筒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窑头罩固定在支撑架上,转筒与窑头罩转动密封连接,所述窑头罩呈圆筒形,窑头罩的侧壁上设有主风孔和副风孔,所述主风孔位于窑头罩的顶部,主风孔与副风孔不在窑头罩的同一周向线上,主风孔靠近转筒设置,副风孔远离转筒一侧设置。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和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当转筒内的温度升至预设值后,从主风孔和副风孔同时向窑头罩内供入空气,且两者的风速一致,由于窑头罩的外壁呈圆筒形,因此从主风孔和副风孔进入的空气会沿着转筒的内壁呈螺旋前进,并在转筒内形成稳定的旋转湍流流场。
另外通过模型模拟,将危废焚烧的空气过剩系数控制在0.8~1.0之间来调节空气的供入量,通过本方案得到的旋转湍流流场,可使得回转窑的危废焚烧热灼减率低于3%,可见本方案能够保证低的过剩系数前提下,还能保证低得多热灼减率,提高燃烧率。
2、而本方案能够保证回转窑低的热灼减率,又保证了回转窑低的空气过剩系,减少热量的损失的原理在于,由于供入的空气在转筒内呈螺旋形前进,通过动力场模型计算发现,从主风孔进入而形成的旋转流场,相邻的螺旋之间流场强度会相对较弱,因此发明人据此进行了研究设计,在窑头罩上设置副风孔,以对主风孔的旋转流场起到补强的作用,从而提高流场在转筒内部径向的均匀性。
进一步,所述转筒为倾斜设置,转筒靠近窑头罩一端高于另一端。
有益效果:这样设置便于危废在焚烧过程中沿着转筒不断向前移动。
进一步,所述主风孔与副风孔的垂直距离为D,主风孔的孔径为d,其中d≤D<2d。
有益效果:通过模拟计算,当垂直距离D小于主风孔的孔径d或超过两倍孔径d时,发现将危废焚烧的空气过剩系数控制在0.8~1.0之间来控制空气的供入量时,回转窑的危废焚烧热灼减率超过了5%,可见在这个范围之外,副风孔形成的螺旋气流的补强效果不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中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中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0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危废焚烧回转窑内壁结构
- 下一篇:一种自适应气流总静压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