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段骨折的机器人复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69787.3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0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毕建平;马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7/66 | 分类号: | A61B17/66;A61B34/10;A61B34/30;A61B34/2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闫伟姣 |
| 地址: | 25001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骨折 机器人 复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段骨折的机器人复位系统,包括:手术床,手术床的一侧设有一个机械臂基座和多个临时固定装置基座,分别用于安装机械臂和临时固定装置;所述机械臂的末端连接断骨夹持装置。通过临时复位装置,能够对多个骨折段分别进行固定,避免了传统手术切开复位或骨牵引复位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段骨折的机器人复位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多段骨折是一种由高能量暴力引起的不稳定性的骨折,由于断骨断裂成多段,断骨的位置不好把控,复位后稳定性较差,术后容易遗留各种后遗症。
据发明人了解,目前针对多段骨折的复位,多借助外科手术方法,根据断骨的不同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暴露骨折端,从而实现直视下准确复位的目的,但是,这种复位方式存在创伤大,骨折段血运破坏严重等问题,极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尽管当前已经出现了借助骨牵引的方式,用螺纹针穿过骨质,通过牵引达到复位的目的,但是,对于多段骨折而言,由于骨折段数多,除近端骨折段外,其他骨折段的目标位置均难以把控;并且,进行某一段骨折段的复位时,容易对临近骨折段带来影响,例如,拨动了已复位的临近骨折段。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多段骨折的机器人复位系统,通过临时固定装置,避免了对某一骨折段进行复位时可能对临近骨折段造成的影响,也避免了传统手术切开复位方式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多段骨折的机器人复位系统,包括:手术床,手术床的两侧设有机械臂基座和多个临时固定装置基座,分别用于安装机械臂和临时固定装置,根据手术部位及左右选择不同的机械臂作为复位用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末端连接断骨夹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临时固定装置基座上包括可调节安装孔,用于固定临时固定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临时固定装置基座包括底座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有上方开口的安装孔,通过螺栓调节安装孔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临时固定装置包括相连接的连接件和万向夹持器,所述连接件能够伸入可调节安装孔内实现固定,所述万向夹持器用于夹持螺纹针。
进一步地,所述断骨夹持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固定基座和多个万向夹持器,所述固定基座用于与机械臂末端连接,所述万向夹持器用于夹持螺纹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基座为圆盘形,其周向均匀设置固定座,用于固定万向夹持器。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夹持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万向转动部件、滑动杆、以及能够沿滑动杆运动的末端夹持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转动部件包括球头连杆和设置在球头连杆两端的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末端夹持机构包括滑杆,在滑杆上依次设置的凸形块、旋转块和压紧块,所述凸形块上端设置凸台,通过凸台与旋转块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块与压紧块的接触面上设置螺纹针固定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磁导航系统,包括接收器、发射器、控制盒和电子设备;每个需复位骨块上均有螺纹针连接接收器,接收器和发射器均通过控制盒与电子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轴向往返运动装置和脚部/腕部固定件,其中,轴向往返运动装置末端与脚部/腕部固定件连接。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提出了一种专用于多段骨折的机器人复位系统,通过引入临时固定装置,使得各个骨折段在进行牵引复位时不会对其他骨折段造成影响,避免了相互干扰,保证了复位效果,并且,借助机械臂进行复位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且有利于按照规划路径进行精准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未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97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