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67491.8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5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王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 代理公司: | 广州德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81 | 代理人: | 万振雄;林玉旋 |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头戴式 设备 主体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该主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主机,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主机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主机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具有至少一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主机包括控制组件及光机组件,所述光机组件及所述控制组件中至少一个产生的热量经由所述风道传输至所述出风口排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通过该风道和出风口的设置,能够对控制组件和光机组件进行有效散热,改善相关技术中壳体与用户接触的部位被加热升温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有效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戴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头戴式设备,例如AR(Argu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等因内部设置有光学、电子模组,这些模组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热量,需要及时将热量排到外部或传导到其他区域,以避免设备内部热量聚集而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相关技术中,头戴式设备多采用在光学、电子模组上贴设例如石墨片的方式以将热量带到设备外壳上,利用设备外壳与外界做热交换,实现降温目的。但是,这种方式,一方面散热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热量带到设备外壳上容易导致设备外壳温度升高,而设备外壳存在与用户头部或者其他部位接触的位置,这些位置温度升高容易导致用户使用体验不佳甚至可能烫伤用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能够及时将头戴式设备的热量排出,提高头戴式设备的散热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出风口;和
主机,所述主机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主机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具有至少一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主机包括控制组件及光机组件,所述光机组件及所述控制组件中至少一个产生的热量经由所述风道传输至所述出风口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通过在主体装置的第一壳体上设置出风口,并使得容置在第一壳体中的主机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至少一条风道,该风道可与出风口连通,从而风道可将控制组件和光机组件产生的热量传输至出风口,进而实现对控制组件和光机组件的散热。采用这种散热方式,能够对控制组件和光机组件进行有效散热,无需传热至第一壳体,从而有效避免第一壳体与用户接触的部位被加热升温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有效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的后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的前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的主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74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