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蒸汽调质-保温钝酶的麦麸稳定化装置与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67182.0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9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杨钰莹;姜松;陈中伟;曾国良;郭卫松;齐雅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扬州科润德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7/10 | 分类号: | A23L7/10;A23L5/20;A23L3/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2 | 代理人: | 冯燕平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蒸汽 保温 麦麸 稳定 化装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基于蒸汽调质‑保温钝酶的麦麸稳定化装置与方法,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三保温层、烘干层和冷却层,以及转轴、驱动装置和控制器;本发明集成蒸汽调质、保温钝酶、烘干冷却三大关键技术为一体,满足加热均匀、脱水便捷、连续化操作等麦麸工业稳定化生产需求。利用本发明装置对麦麸进行钝酶处理,能够显著降低麦麸脂肪酶活性,有效提升麦麸的贮藏稳定性;同时处理条件温和,能够显著提高麦麸中游离酚含量、保留结合酚含量,从而提升总酚含量,有效保留了麦麸中的营养物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蒸汽调质-保温钝酶-可控脱水”三位一体的麦麸稳定化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麸皮是小麦籽粒的外缘结构,约占籽粒的22%~25%。在小麦制粉工艺中,通常将提取胚和胚乳后的残留物统称为麦麸,是小麦制粉的主要副产物,在我国是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的大宗农副产品。麦麸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素等营养物质,富集了小麦籽粒中绝大部分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
然而高活性的酶类和微生物导致麦麸极易酸败变质,这一缺陷极大限制了麦麸的食品化应用及全麦粉开发。国内外谷物科技工作者采用不同的稳定化方法来处理小麦麸皮,主要包括热风干燥、微波加热、挤压膨化和蒸汽加热等方式,通过钝化其脂肪酶来提高麦麸的贮藏稳定性。其中,热风干燥、微波加热等干热处理钝酶效果不理想,贮藏过程麸皮吸湿后脂肪酶易复性。挤压膨化法灭酶效果较好,但实际生产中存在出料困难,极易堵塞模头,生产过程不稳定,后续处理困难等不足。目前,蒸汽加热对脂肪酶的钝化效果较优,因此主要考虑蒸汽处理对麦麸进行稳定化加工。
目前,国内有一些已授权或公告的有关麦麸蒸汽稳定化加工的专利,主要有:一种全麦粉专用小麦麸皮的稳定化方法公开号:CN102805292A,该专利将麸皮平铺至厘米厚度,使用蒸锅对其进行汽蒸处理温度100-110℃,压力0.101-0.143MPa,时间3-10min,稳定化后麦麸脂肪酶灭活率为93.97%,总酚含量升高5%,说明汽蒸法稳定化效果较好的同时营养品质未受破坏。但该方法基于实验室操作且处理量有限,在大批量生产中,物料堆积导致蒸汽透过性差,上下层物料极易受热不均匀,物料易结块,难以保证麦麸脂肪酶充分钝化。一种小麦麸皮稳定化及品质改善的方法公开号:CN109845958A,该发明采用高压稳定技术联合双酶法对小麦麸皮进行处理,先用高压灭菌锅对麦麸进行稳定化处理料液比为1:10~1:50,压力0.15~0.50MPa,时间60~80min,再置于恒温振荡水浴锅内进行复合酶解反应温度40~60℃,时间2~8h,最后经灭酶处理后干燥粉碎得改良麸皮,在有效灭活脂肪酶的同时降低了麸皮中粗纤维含量。但该方法加水量过高,实际生产中会导致废水量过大,且内部无操作单元,只能批量处理,连续化操作困难,工艺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
上述麦麸蒸汽稳定化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第一,基于压力容器只能批量处理,无法连续化操作;大型压力容器工程造价大,工艺要求高且能耗大;第二,内部无操作单元,物料堆积后使蒸汽透过性差,导致传热不均匀,同时物料易结块,无法保证脂肪酶充分钝化;第三,稳定化后麦麸料温高且湿度大,物料流动性差,需与输送机、烘干机联用,设备与空间投入增加。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扬州科润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学;扬州科润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71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