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山避难硐室结构以及其修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66474.2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顾磊;王正军;付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19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山 避难 结构 及其 修建 方法 | ||
1.一种矿山避难硐室结构的修建方法,包括开设在巷道(1)侧壁的避难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难室(2)内设置有藏身房(3),藏身房(3)包括底板(31)、顶板(32)、墙板(33)和门板(34),底板(31)和顶板(32)均水平设置,底板(31)与避难室(2)内的地面抵接,墙板(33)竖直设置在底板(31)和顶板(32)之间,墙板(33)与顶板(32)和底板(31)之间均设置有安装组件(5),墙板(33)上开设有进出口,门板(34)设置在进出口处,门板(34)与顶板(32)和底板(31)之间均设置有滑动组件(7),门板(34)与墙板(33)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9);
所述顶板(32)和底板(31)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6),连接组件(6)包括固定环(61)、挂钩(62)和弹性绳(63),固定环(61)至少设置有两个,顶板(32)和底板(31)均固定连接一个固定环(61),挂钩(62)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挂钩(62)分别与弹性绳(63)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挂钩(62)分别与两个固定环(61)挂接配合;
修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凿避难室(2):首先在巷道(1)的侧壁开设与藏身房(3)相适应的避难室(2),避难室(2)与巷道(1)连通的通道宽度与藏身房(3)进出口的宽度相等;
S2、运输藏身房(3):利用巷道(1)内的运输车辆,将预制好的藏身房(3)的零部件通过巷道(1)运输至避难室(2)内,在避难室(2)内进行藏身房(3)的组装;
S3、固定藏身房(3)的底板(31):首先利用膨胀螺栓将底板(31)与避难室(2)的地面固定连接,确保底板(31)与避难室(2)的地面保持固定;
S4、安装藏身房(3)的墙板(33):然后再移动墙板(33)的单元板(331)至避难室(2)内,首先移动单元板(331)带动安装块(52)插接在安装槽(51)内,然后再移动相邻的单元板(331)带动安装块(52)插接在安装槽(51)内,推动相邻的单元板(331)带动拼接条(42)插接在拼接槽(41)内,重复拼接若干个单元板(331),完成墙板(33)的安装;
S5、安装藏身房(3)的门板(34):移动门板(34)带动滑块(72)插接在滑槽(71)内,使减磨辊(82)与滑槽(71)的底壁抵接;
S6、安装藏身房(3)的顶板(32):再将顶板(32)移动至藏身房(3)的顶端,顶板(32)带动安装槽(51)与单元板(331)顶端的安装块(52)插接配合,完成顶板(32)与墙板(33)的安装;同时顶板(32)带动滑槽(71)与门板(34)顶端的滑块(72)插接配合,完成门板(34)与顶板(32)的滑动连接;
S7、连接藏身房(3)的顶板(32)和底板(31):将连接有挂钩(62)的弹性绳(63)移动至藏身房(3)内,然后再将弹性绳(63)两端的挂钩(62)分别与顶板(32)和底板(31)上的固定环(61)挂接配合,使顶板(32)和底板(31)完成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避难硐室结构的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33)包括若干个单元板(331),每个单元板(331)均竖直设置,每个单元板(331)通过安装组件(5)分别与顶板(32)和底板(31)固定,相邻单元板(331)之间均设置有拼接组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山避难硐室结构的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组件(4)包括拼接槽(41)和拼接条(42),拼接槽(41)开设在单元板(331)的侧壁,拼接条(42)与单元板(331)远离拼接槽(41)的一侧固定连接,相邻单元板(331)之间的拼接槽(41)与拼接条(42)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避难硐室结构的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5)包括安装槽(51)和安装块(52),安装槽(51)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槽(51)分别与顶板(32)和底板(31)固定连接,安装块(52)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块(52)分别与墙板(33)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安装块(52)与安装槽(51)插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矿山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矿山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64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箱排油烟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硐室矿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