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碳复合材料薄壁圆筒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66217.9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7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朱瑞源;贾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新西北碳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施艳荣 |
| 地址: | 7303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薄壁 圆筒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碳复合材料薄壁圆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真空沉积室中通电加热碳纤维圆筒预制体,使圆筒预制体在径向圆筒壁上具有温度梯度;在真空沉积室内引入沉积碳源混合气体,在圆筒壁的碳纤维内基于温度梯度进行均匀渗碳,得到密度为1.5~1.8g/cm3的碳/碳复合材料薄壁圆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圆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加热碳纤维圆筒预制体,进一步包括:
首先制备碳纤维圆筒预制体,同时制备与碳纤维预制体的两个端部配合的石墨电极接头,再将石墨电极接头连接在所述预制体的两个端部,对石墨电极接头通电后,开始对圆筒预制体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薄壁圆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电极接头至少包括第一石墨电极接头和第二石墨电极接头;其中,第一石墨电极接头的筒体安装端与碳纤维预制体的一端连接,第一石墨电极接头的电源端与电源正极螺接;第二石墨电极接头的筒体安装端与碳纤维预制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石墨电极接头的电源端与电源负极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薄壁圆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制备N且N≥2个薄壁圆筒时,所述石墨电极接头还包括N-1个第三石墨电极接头,所述第三石墨电极接头的一端与碳纤维圆筒预制体的顶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碳纤维圆筒预制体的底端相连接;N个圆筒预制体通过N-1个第三石墨电极接头形成串联电路,通过串联电路对所述碳纤维圆筒预制体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薄壁圆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制备N且N≥2个薄壁圆筒时,所述石墨电极接头包括N个第一石墨电极接头和N个第二石墨电极接头,N个圆筒预制体通过N个第一石墨电极接头和N个第二石墨电极接头形成并联电路,通过并联电路对所述碳纤维圆筒预制体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薄壁圆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电极接头的材质为电阻率为8~15μΩ·m的电极石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薄壁圆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包括沥青基碳纤维、聚丙烯晴基碳纤维;所述碳纤维圆筒预制体的体积密度为0.20~0.60g/cm3,壁厚为2~1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薄壁圆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碳源混合气体为碳氢气体与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其中,碳氢气体为所述碳沉积提供碳源;所述惰性气体通过在混合气体中的占比,调节温度梯度,从而调节碳沉积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薄壁圆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梯度范围为800~1200℃,沉积时间为20~120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圆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碳复合材料薄壁圆筒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渗碳完成后,对碳/碳复合材料薄壁圆筒毛坯进行高温处理和机械加工,获得薄壁圆筒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新西北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甘肃新西北碳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621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用于车床或镗床的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性能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