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纤维和高支羊绒纱纺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64852.3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2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蒋庆云;李旭伟;俞建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羊绒世家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1H13/30;D06M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6 | 代理人: | 张倩;谢海英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纤维 羊绒纱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溶性纤维和高支羊绒纱纺制工艺,具体步骤为(1)先将羊绒开松,加油水,然后将羊绒和水溶性纤维初步混合后,送入和毛机充分混合;(2)用梳毛机将步骤(1)得到的混料加工成粗纱,梳毛车间温度控制在24~26度,湿度控制在60~65%;(3)用细纱机把步骤(2)得到的粗纱进行牵伸、加捻后形成细纱,并卷绕成的纱穗,梳毛车间温度控制在20~30度,湿度控制在60~65%,细纱的牵伸倍数控制在1.30~1.35;(4)用络筒机把细纱换管绕筒,同时去除偏细或偏粗的纱条。该工艺一方面通过在改进纺纱工艺,另一方面对水溶性纤维进行改性,使羊绒和水溶性纤维在和毛阶段能够混合均匀,在水洗除去水溶性纤维后,能够使条杆均匀,产品服用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羊绒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溶性纤维和高支羊绒纱纺制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纺织面料的发展呈现“原料多元化、结构轻薄化、风格潮流化、使用功能化”的趋势。水溶性纤维伴纺山羊绒/羊毛开发高支超薄面料也成为水溶性PVA纤维新的应用领域。用水溶性纤维和羊绒混纺后,得到高支超薄面料,不但在弹性、悬垂性、蓬松性方面更为突出,而且提高了纺纱和织造效率,使织物更显高档,而且扩展了山羊绒的使用范畴,大幅度地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主要用于和羊绒混纺的水溶性纤维主要为PVA纤维,中文名为聚乙烯醇,在60~70℃完全溶于水,呈无味、无毒,无色透明状水溶液,在较短时间内能自然生物降解,与羊绒纤维混纺,不仅丰富了羊绒纱线的品种,同时还弥补了羊绒纱线强度低、织造易断头的缺点,提高了羊绒纱线的可纺支数,降低了羊绒纱线的纺纱难度;PVA的溶解处理应在织造后整理过程中进行,把针织产品整个浸泡在上述水温中约30分钟左右,多漂洗几次,清除掉PVA的溶解物即可。这个过程主要是利用了PVA遇到高温就溶解的原理,来达到对产品各项指标的要求。
虽然羊绒和水溶性纤维混纺具有使织物轻薄化等优点,等水溶性纤维和羊绒混纺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是混纺后的织物在后整理时,用水洗的方式除去水溶性纤维后,纱线的条干均匀度相比纯羊绒要差很多,甚至结构松烂,出现破洞,使产品的风格和服用性下降。出现以上缺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为水溶性纤维和羊绒在和毛时混合不均匀,由于水溶性纤维是合成纤维,羊绒是属于天然纤维,与化学合成纤维相比,吸湿能力较强,回潮率高达 15%~17%,并且在羊绒表面存在鳞片层,羊绒纤维具有了疏水性,表面粗糙不平,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也正是由于鳞片层这种特殊的形态结构,赋予了毛织物特有的定向摩擦效应。而水溶性纤维表面光滑,但是抗静电能力弱,并且由于羊绒和水溶性纤维的粗细程度和密度不同,给混合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另一方面,水溶性纤维和羊绒混纺时,由于PVA所占比例不大,而且纤维较细,也给混合均匀造成了难度,提高水溶性纤维的比重有利于混合均匀,但是水溶性纤维比例过高,水洗后纱线支数会大幅提高,但织物整理后,结构会松垮,产品服用性能降低。因此,在水溶性纤维和羊绒混纺时,通常需要将混合道数由3道增加至5道,效果也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溶性纤维和高支羊绒纱纺制工艺,一方面通过在改进纺纱工艺,另一方面对水溶性纤维进行改性,使羊绒和水溶性纤维在和毛阶段能够混合均匀,在水洗除去水溶性纤维后,能够使条杆均匀,产品服用性能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水溶性纤维和高支羊绒纱纺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为和毛,和毛是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水溶纤维遇水易溶解,故在和毛加油水时,水溶纤维不加油水,油水全部加在羊绒上,并且羊绒要闷足24小时或以上,使油水充分吸收。24小时后,将水溶纤维开松,然后再和羊绒均匀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羊绒世家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羊绒世家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48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