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还田智能化填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4339.4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2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阳市艺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49/02 | 分类号: | A01B49/02;A01B49/04;A01D82/00 |
代理公司: | 合肥维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5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236125 安徽省阜阳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还田 智能化 埋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智能化填埋设备,包括作为总支撑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将土壤层表面秸秆吸入壳体中的吸入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接收吸入管处吸入的秸秆的加工盒,所述加工盒中设有将秸秆粉碎的粉碎刀与秸秆加热的加热单元,秸秆能够在粉碎和加热后再进行填埋处理,增加秸秆的分解速度,利于农作物生长,本装置中首先将土壤层表面的秸秆吸出,对土壤进行翻耕,秸秆填埋于翻耕后的土壤底部,一体作业,提高了农业作业的效率;包括填埋机构,在填埋管伸入土壤层内部时,所述吸入管处被吸入的秸秆经过粉碎、加热之后填埋入土壤层内部进行自然分解,加速分解,且秸秆能够被完全吸入土壤层底部进行深层填埋处理,不影响农作物种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还田智能化填埋设备。
背景技术
在农业耕作中,在农田中存在的秸秆收集是一个难题,秸秆收集利用一方面难以收集,另一方面增加农业种植成本,且收集后的秸秆有些用于电厂燃烧发电等,存在污染空气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对于秸秆的处理有直接将秸秆填埋于土壤中的处理方式,使得秸秆在土壤中缓慢分解,但分解时间较长,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在种植农作物时,分解过程中的秸秆会使农作物根部感染病菌,出现腐烂等现象,且直接翻动土壤将秸秆填埋在土壤中,其中一部分秸秆仍旧存在于土壤表面,影响种植;为此我们提供一种秸秆还田智能化填埋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还田智能化填埋设备,包括作为总支撑的壳体,本装置中首先将土壤层表面的秸秆吸出,对土壤进行翻耕,秸秆填埋于翻耕后的土壤底部,一体作业,提高了农业作业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秸秆还田智能化填埋设备,包括:
作为总支撑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将土壤层表面秸秆吸入壳体中的吸入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接收吸入管处吸入的秸秆的加工盒,所述加工盒中设有将秸秆粉碎的粉碎刀与秸秆加热的加热单元;
填埋机构,所述填埋机构包括伸入土壤层底部的填埋管,所述填埋管通过其上端固定的输出管道与壳体一端设置的软管连通,所述输出管道的一侧设有肋板,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可推动肋板升降达到将填埋管伸入土壤层内部目的的推动单元,在填埋管伸入土壤层内部时,所述吸入管处被吸入的秸秆经过粉碎、加热之后填埋入土壤层内部进行自然分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转动设有可在土壤层表面行走的移动轮。
本实施例中,支架底部的移动轮可在土壤层表面行走,方便整体设备在土壤层表面移动,整体设备在土壤层表面移动时,吸入管处将土壤层表面的秸秆吸入壳体内部,经过壳体中的加工盒内部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秸秆经过加热单元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秸秆依次通过壳体、软管、输出管道、填埋管排入土壤层内部,实现了对秸秆进行填埋自然分解的目的,且将秸秆填埋在土壤层底部,不影响表面耕种,实用性强,填埋时对秸秆进行加热,增加秸秆自然分解的速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吸入管的底部设有可收揽土壤层表面秸秆的吸入斗。
需要说明的是,吸入斗呈倒置的漏斗结构,吸入斗通过螺钉固定在吸入管的开口处,方便拆装,土壤层表面的秸秆经过吸入斗进入吸入管中后不易反向流出,且吸入斗具有阻挡外部大颗粒土壤等进入吸入管中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阳市艺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阜阳市艺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43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