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面积空心楼盖施工用浇筑泵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63169.8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3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李丰伯;董方超;周玉财;王亮;李超;高萍;崔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9/103 | 分类号: | F04B9/103;F04B53/16;F04B15/02;E04G2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面积 空心 楼盖 施工 浇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面积空心楼盖施工用浇筑泵送装置,包括液压缸和输送缸,所述输送缸为两端封闭的圆筒,所述输送缸内安装活塞,所述活塞与输送缸的内腔相匹配并将整个输送缸的内腔分成左右两个部分,所述液压缸的伸缩轴一端插入输送缸并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缸前方设有出料腔,所述出料腔的两端分别通过导料管与输送缸的前表面连接,导料管的一端与出料腔的端面连通,所述导料管的另一端与输送缸的前表面连接并与输送缸的内腔连通,所述导料管另一端与输送缸前表面连接的位置靠近输送缸的端面,所述出料腔的前表面上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出料腔的内腔连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生产和组装的成本低,长期使用和维护的成本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大面积空心楼盖施工用浇筑泵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的现有技术中,对于楼板的处理一般采用预制楼板的方式,即将楼板在工厂加工成型后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预制楼板一般为空心结构,因此预制楼板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保温和隔音效果,然而针对一些对隔音效果要求特别高的建筑(如学校),利用预制楼板本身的隔音效果往往达不到要求,为了提高楼板的隔热和降低噪音的效果,必须对对预制楼板进行混凝土浇筑。
传统的空心楼板浇筑方式是采用混凝土泵车来进行,混凝土泵车主要包括载重的底盘,也是整车的动力系统来源,还有泵送系统、电控系统、臂架系统、支腿辅助系统构成;其中,泵送系统是整个混凝土泵车的核心结构,现有的泵送系统是通过来自液压系统的液压油,驱动两个主油缸带动两个混凝土缸内的活塞产生交替往复运动,通过S管与主油缸之间的顺序,使得混凝土不断从料斗吸入输送缸内,再由油缸推动到S阀和输送管道,然后输送到施工现场;
然而现有的泵送系统由于采用了双液压缸驱动的结构设计,不仅在装置的生产组装上增加了难度和成本,而且在双缸同步工作上需要定期的维护和调整,长期使用的维护难度和成本较大,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企业施工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大面积空心楼盖施工用浇筑泵送装置。
一种大面积空心楼盖施工用浇筑泵送装置,包括液压缸和输送缸,所述输送缸为两端封闭的圆筒,所述输送缸内安装活塞,所述活塞与输送缸的内腔相匹配并将整个输送缸的内腔分成左右两个部分,所述液压缸的伸缩轴一端插入输送缸并与活塞固定连接,
所述输送缸前方设有出料腔,所述出料腔的两端分别通过导料管与输送缸的前表面连接,导料管的一端与出料腔的端面连通,所述导料管的另一端与输送缸的前表面连接并与输送缸的内腔连通,所述导料管另一端与输送缸前表面连接的位置靠近输送缸的端面,所述出料腔的前表面上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出料腔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料管与出料腔的前表面垂直并位于出料腔的中间位置,所述出料腔内设有导流塞,所述导流塞在出料腔内沿着出料腔的长度方向滑动;
所述导流塞包括滑动体,所述滑动体为条状体,所述滑动体的截面尺寸与出料腔的内腔截面尺寸相匹配,所述滑动体的两端均设有堵头,所述堵头为圆柱形,所述堵头能够插入导料管一端的端口,所述堵头的截面直径与导料管一端的端口直径相匹配,所述滑动体的长度小于出料腔长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输送缸的左端端面上固定安装进料腔一,所述输送缸的右端端面上固定安装进料腔二,所述进料腔一和进料腔二均通过通孔与进料腔内腔连通,所述进料腔一和进料腔二的后表面上均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安装单向阀一,所述单向阀一导通的方向是由进料腔一或者进料腔二的外部指向其内腔,所述液压缸伸缩轴的一端穿过进料腔一和通孔伸入输送缸并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伸缩轴与进料腔一的接触部位设有密封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31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