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带扭转度测量装置以及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2749.5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4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韩超;王晨;刘泰;李婷婷;王文跃;范佳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1/08 | 分类号: | G01M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梁军丽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扭转 测量 装置 以及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带扭转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一预定重量的集成体、横梁、支撑柱、具有角度刻度盘的底座,其中,所述集成体包括负载、指针、第一夹具;所述横梁一端固定在支撑柱,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具;所述支撑柱连接底座与横梁;所述横梁底面与底座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根据待测光纤带的长度确定。通过本发明,能够精确按照标准要求的负载进行测量,通过指针直接进行读数,可实现对角度的精准读取,本发明由于在装置上的设计上已经考虑了保证光纤带自由旋转前的竖直状态,能够避免由于偏离带来的测量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带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带扭转测量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通信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下,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动社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加深,工业生产、车联网、远程医疗等数字化应用对信息通信网络的带宽、时延等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光纤带是构建信息通信网络的基本元素,网络性能需求的提升对光纤带的部署也提出更多要求。
当前通信网络中敷设的光纤带可分为两种结构形态:分立光纤带与光纤带。分立光纤带是指每根光纤带相互独立,分散放置于光缆内;光纤带是将分立光纤带平行排列后,利用紫外照射进行固化形成的薄平带,根据固化光纤带数量不同,可分为2芯带、4芯带、6芯带、12芯带等。与分立光纤带结构相比,光纤带使光纤带的组织更为紧凑,易提升光纤带密度,在提升光缆芯数、优化光缆外径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当前城市管道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采用光纤带光缆可在单位管道空间内敷设更多光缆,有效提高管道资源利用率。光纤带光缆已成为增加城域网络宽带容量的有效解决方案。
由于本身结构的原因,通常光纤带都会存在一定的扭转现象,当光纤带受到环境温度等条件变化的影响时,可能加剧其扭转度进而影响光纤带机械与光学性能,造成线路质量劣化,因而有必要进行光纤带的残余扭转度试验,确保在经受环境的老化之后,光纤带不会出现过度扭转导致性能下降。
当前光纤残余扭转度的测量方法主要参照IEC60794-1-23Optical fibrecables–Part 1-23:Generic specification–Basic optical cable testprocedures–Cable element testmethods中的方法G8进行,简要步骤如下:将长度为50cm的光纤带竖直固定,在光纤带下端夹持100g的负载,手动将光纤带调整至竖直稳定后,放开光纤带使其自然扭转,待指针稳定使用夹持在光纤带上的角度指标测试旋转角度,结合角度与光纤带长度计算残余扭转度。
标准给出的试验装置中,由于未将角度测量指针的重量考虑在内,实际施加于光纤带上的负载要大于100g,因而会给试验结果带来一定偏差。在目前我国可查询的专利文献中记载的试验装置,采用了光源照射光纤带的方式进行角度的测量,该方法存在一定缺点:1)难以确定光纤带是否处于竖直的悬垂状态,当光纤带未达到竖直状态时,光源照射的光纤带投影会偏离刻度盘圆心;2)当光纤带发生旋转后,光源照射的光纤带投影会发生展宽,给角度读取带来一定困难;3)光纤带的旋转角度,是在光纤带投影最细的位置进行测量,对于最细投影位置的判断存在一定不确性。上述三方面的缺点均会给测量结果带来不同程度的误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带扭转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一预定重量的集成体、横梁、支撑柱、具有角度刻度盘的底座,其中,所述集成体包括负载、指针、第一夹具,负载设置在指针中心上方,第一夹具设置在负载上方,所述集成体通过第一夹具悬挂在待测光纤带的下端;所述横梁一端固定在支撑柱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用于夹持待测光纤带的上端;所述支撑柱连接底座与横梁;所述横梁底面与底座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根据待测光纤带的长度确定。
可选的,所述集成体的重心与第一夹具的夹具位置中心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未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27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