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超声检测圆棒用导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62242.X | 申请日: | 2020-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7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胡柏上;刘栋;蒋国强;张浩;石秋生;高伟;张宝华;汪建军;何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特钢韶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22 |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44226 | 代理人: | 肖勇国 |
| 地址: | 51212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超声 检测 圆棒用 导向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旋转超声检测圆棒用导向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两端固定设有套圈,套圈嵌入套筒两端,所述套圈内设有导套,导套与套圈贴合,超声检测设备的端部设有压圈,其中,压圈内径小于导套的外径,所述压圈将导套固定在套圈内,同时将套筒固定在超声检测设备的入口段和出口段。本发明解决了旋转超声检测设备的导套拆装的卡阻问题且实现导套装配自动对中,实现快速高效地拆装导套,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导向精度高和操作简单便捷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旋转超声检测圆棒用导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特殊钢圆棒的生产交货之前一般要经过超声检测来筛选剔除内部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圆棒。批量特殊钢圆棒的检测需要稳定高效的检测作业模式,目前普遍采用局部水浸式旋转超声检测法来对圆棒进行超声检测。在检测时,圆棒直线前进穿过超声设备的腔体,腔体内的探头围绕圆棒旋转并发射超声波通过耦合水进入圆棒,超声波在圆棒中遇到缺陷时产生反射,反射超声波的部分回到探头被接收并被转换为电信号传递至超声探伤仪,判定圆棒内部的质量状况,由此实现对圆棒的高效扫查。
从上述内容可知,在检测时要求前进的圆棒与探头旋转中心必须具有良好的动态同轴度以确保圆棒超声检测的可靠性。目前一般采用导套对穿过设备的圆棒进行同心度导向或阻止外形超差的圆棒通过设备,具体做法是,检测前在超声检测设备的进出口两端各装配一个套筒,每个套筒的两端装入具有足够厚度的圆环形导套并用压圈固定。但上述做法存在较大缺陷,导套需要和套筒紧密接触,导套的外侧面为圆柱侧面,导套外侧面的加工尺寸要求高,以便于导套安装后其外侧面与套筒口恰好紧密接触,导套的内侧面与检测圆棒的规格相匹配。每种规格的圆棒需要匹配四件导套,圆棒规格多样,导套数量众多,在圆棒规格变化和导套内径磨损超差后的导套更换以及设备腔体内部清理维护等情况时均须进行导套拆装操作,由于导套外圆与套筒端部圆口内侧恰好紧密接触,导套拆装时经常出现卡阻或卡死现象,拆装操作困难,耗时费力。此外,受环境温度影响经常出现待装导套外径变大难以装入的现象,硬性敲打安装容易造成套筒端口挤压变形,继而增加后续拆装导套的难度;检测过程中外形不符的圆棒穿过设备卡入导套后拆出困难也是时有发生的现象。上述问题自设备投用以来一直困扰着现场操作,目前为止,关于同类设备使用中对于导套的改良方式和方法未见相关资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超声检测圆棒用导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旋转超声检测设备的导套拆装的卡阻问题同时使导套装配自动对中,实现快速高效地拆装导套,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导向精度高和操作简单便捷等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旋转超声检测圆棒用导向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两边固定设有套圈,所述套圈内设有导套,导套与套圈贴合,超声检测设备两端设有压圈,所述压圈将导套固定在套圈内,同时将套筒固定在超声检测设备的入口段和出口段,其中,压圈的内径小于导套的外径,导套不直接与套筒接触,而是与套圈接触,导套在压圈的固定作用下稳定安装在套圈中,当需要更换导套时,拆下压圈后,将套筒外端的导套拆下,然后拆出套筒拆下另一端的导套即可更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圈的外侧面为圆柱形侧面,套圈的内侧面为圆台形侧面,套圈朝向套筒内部的一端为套圈内端面,套圈远离套筒内部的另一端为套圈外端面,套圈内端面的内径小于套圈外端面的内径;所述导套的外侧面为圆台形侧面,导套朝向套筒内部的一端为导套内端面,导套远离套筒内部的另一端为导套外端面,导套内端面的外径小于导套外端面的外径,套圈的圆台形内侧面的尺寸与导套的圆台形外侧面的尺寸相同或套圈的圆台形内侧面的尺寸比导套的圆台形外侧面的尺寸稍小,以便压圈固定套筒和导套,即套圈的圆台形内侧面与导套的圆台形外侧面可紧密贴合,在未安装压圈的情况下,导套容易装入套圈和从套圈中取出,避免出现导套难以装入卡在套筒上难以取出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圈的内侧面为光滑面,所述导套的外侧面为光滑面,导套与套圈滑动接触,便于在套圈上拆装导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特钢韶关有限公司,未经宝钢特钢韶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22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