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米精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61748.9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4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柏李;柏方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寿县万达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B5/02 | 分类号: | B02B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翁亚娜 |
地址: | 2322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米 精加工 装置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米精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涉及竹编工艺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大米在加工过程中含尘杂质较多,不够干燥使得存储效果不够好的问题。所述分料装置的下方安装有除尘精加工外壳,所述除尘精加工外壳的外部安装有收尘箱罩,所述除尘精加工外壳一侧的下方安装有出尘箱,所述出尘箱一侧的内部安装有抽风管,所述除尘精加工外壳下方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下方安装有干燥箱,所述干燥箱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干燥箱的下方安装有排料座,所述排料座的前端安装有调节阀,所述排料座的一侧安装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一端安装有精加工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米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米精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大米含有稻米中近百分之六十四的营养物质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同时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人民的主要食品;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百分之七十五左右,蛋白质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米谷蛋白,其次是米胶蛋白和球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和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都比小麦、大麦、小米、玉米等禾谷类作物高,也是谷类蛋白质中较高的一种;中医认为大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称誉为“五谷之首”,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约占粮食作物栽培面积的四分之一;世界上有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但是,现有的大米在加工过程中含尘杂质较多,不够干燥使得存储效果不够好,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供一种大米精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米精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大米在加工过程中含尘杂质较多,不够干燥使得存储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米精加工装置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使用时,先将进风管道与吹尘口和风机密封连接,再通过抽风管密封连接好抽风机,通过下料斗加入需进行精加工的大米,大米排入分料装置的内部通过弧形滤网进行过滤,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轴传动连接,带动连接杆开始转动,随之转杆和清洁齿转动将结块的大米打散,利于对大米进行处理,避免大米堆积结块,刮板可以将弧形滤网内卡住的大米刮落避免堵塞,利于后续大米排入除尘精加工外壳内进行精加工处理;
步骤2:初步过滤后的大米排入除尘精加工外壳内,导料板具有导料的作用,启动风机,风机工作开始经吹尘口内出风将大米内的灰尘杂质扬起,防尘网避免产生堵塞,同时启动抽风机,抽风机工作开始经抽风管抽风,扬起的灰尘杂质经滤网过滤大米后,灰尘杂质排入收尘箱罩内经吸尘口吸尘后再通过过滤斜板过滤掉较大的杂质;
步骤3:较大的杂质掉落在出尘箱内,后经排污管排出,较小的灰尘杂质经抽风管吸尘后进行处理,除尘后的大米经排料管排入干燥箱内,启动加热器,加热器工作对大米进行加热,将大米内部的水分烘干,再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轴传动连接,带动搅拌叶开始转动对大米进行搅拌,使得大米充分受热,避免堆积结块;
步骤4:吸潮块与大米接触可以吸除大米内部的水分,使得除潮烘干效果好,最后转动调节阀使得烘干后的大米经排料座通过导料管导料排入精加工箱内继续进行加工,再启动精加工箱前端的两个伺服电机,利用伺服电机的正反转带动两个转轴相对转动;
步骤5:从而转轴工作对掉落在两个脱壳辊之内的大米进行碾压,通过摩擦凸块与大米和稻壳摩擦将大米外部的稻壳搓落进一步保障了大米的加工效果,干燥内胆干燥效果好,处理后的大米经出料口排出掉落在安装架内部的精筛分装置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寿县万达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寿县万达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17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