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客车薄壁梁的优化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59979.6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7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吴胜军;袁威;梁治千;孟航宇;张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3;G06T17/20;G06F111/06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车 薄壁 优化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客车薄壁梁的优化设计方法,具体步骤为:
S1. 建立各种不同截面的薄壁梁三维模型,根据三维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
S2. 对S1中不同薄壁梁有限元模型进行碰撞仿真,以吸能最大、加速度最低为目标,选择出最佳截面的薄壁梁;
S3. 在选出的最优截面薄壁梁上分别添加截面为V型或U型的吸能槽;
S4. 对S3中两种装有不同截面形状吸能槽的薄壁梁在相同碰撞条件下分别进行碰撞仿真,以吸能最大、加速度最低为目标,选择出最佳形状吸能槽;
S5. 在最佳截面薄壁梁上依次等距增加最优形状吸能槽数量,通过碰撞仿真,以吸能最大、加速度最低为目标,选择出最优吸能槽添加数量;
S6. 将薄壁梁厚度、吸能槽截面边长、吸能槽间距、吸能槽距离薄壁梁前端距离作为优化变量,总吸能、碰撞加速度设为优化响应;通过哈默斯雷实验设计法进行DOE实验设计,DOE可由计算机自行改变各个变量数据,并计算出相应响应对应的结果;
S7. 基于DOE实验设计得到的系列数据结果,通过HyperKriging法建立近似模型;
S8. 以吸能最大为目标、碰撞加速度小于优化前的值为约束,建立优化模型;
S9. 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出各个变量的最优值,并根据优化后数据重新建立薄壁梁三维模型以及有限元模型;
S10:将安装原薄壁梁的骨架与安装优化后薄壁梁的客车骨架进行碰撞仿真;
S11:分析两个整车碰撞的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未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99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制动式的电机
- 下一篇:一种混合动力客车骨架的轻量化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