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器及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59222.7 | 申请日: | 2020-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8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升;任金涛;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依米康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6/04;F24F11/89;F24F13/14;F24F13/28;F24F13/30;H05K7/20;F24F110/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党娟娟;郭永丽 |
| 地址: |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接 蒸发 冷却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器及控制方法,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可以有效利用自然冷风,最大限度提升能源利用率。该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上设置有二次风进风口,二次风排风口;所述机组壳体内按照二次风流向依次设置二次风进风口、二次风进气过滤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二次风进气百叶开关、二次风预冷空空换热器、二次风表冷器,喷淋室,湿膜加湿器和空空板式主换热器、二次风回风管和二次风排风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IDC能源效率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已经对IDC的能耗做出了明确限制要求,未来数据中心能源使用系数需要低于1.4,这要求IDC的空调尽可能使用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因为其节电、环保、高效、采用空气冷源的优点,逐渐进入IDC空调市场。
间接蒸发冷却是通过空气对水的蒸发吸热来制冷,当所使用的空气具有较大的干湿球温度差时,能得到良好的空气冷却效果。因此,间接蒸发冷却技术极为适合室外常年干湿球温度相差较大的地区。相比于直接蒸发冷却,间接蒸发冷却具有空气湿度可控,室内外空气不接触,室内空气质量能得到保证等优点。总体而言,使用间接蒸发冷却器后,干燥地区和中等湿度地区可在不使用压缩制冷的情况下将空气处理到规定的温湿度,达到大大减少电能消耗的目的。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由间接蒸发冷却器来完成。目前市场上的间接蒸发冷却器主要有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和热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两种形式。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优点是换热效率高、制造工艺比较成熟,目前应用较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道窄小,容易堵塞,尤其是空气含尘量大的场合,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换热效率急剧降低,流动阻力大,布水不均匀、浸润能力较差。同时使用的金属材料易被腐蚀,造成结垢、维护困难等。热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优点是布水均匀,容易形成稳定水膜,有利于蒸发冷却的进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占地空间较大。
为更好地节能环保,如何把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应用到不同场景,实现有效利用自然冷、最大限度提升能源利用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器及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利用自然冷风,最大限度提升能源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上设置有二次风进风口,二次风排风口;
所述机组壳体内按照二次进风流向依次设置二次风进风口、二次风进气过滤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二次风进气百叶开关、二次风预冷空空换热器、二次风表冷器、喷淋室、湿膜加湿器、空空板式主换热器、二次风回风管和二次风排风口;
且二次风进风口、二次风进气过滤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二次风进气百叶开关、二次风预冷空空换热器、二次风表冷器、喷淋室、湿膜加湿器、空空板式主换热器、二次风回风管和二次风排风口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优选地,还包括:二次风旁通百叶开关;
所述二次风进气百叶开关和所述二次风旁通百叶开关的进气端与所述二次风进气过滤器连通;
所述二次风旁通百叶开关的出气端所述二次风表冷器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二次风排风百叶开关;
所述二次风排风口包括第一二次风排风口和第二二次风排风口;
所述第二二次风排风口的一端与所述二次风回风管连通;
所述二次风排风百叶开关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二次风排风口连通;所述第一二次风排风口和一次风进风口均设置在所述机组壳体的第一侧壁,且所述第一二次风排风口位于所述一次风进风口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依米康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依米康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92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