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车内传感器镜面的除雾装置及除雾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59073.4 | 申请日: | 2020-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7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崔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石器慧义知行智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S1/64 | 分类号: | B60S1/64;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蔡纯;刘静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传感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内传感器镜面的除雾装置及除雾方法,涉及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的技术领域。该除雾装置包括:吹风扇,设置于传感器的处理单元一端且出风一侧朝向处理单元;扰流板,设置于处理单元两侧以形成吹风扇的出风导风槽,且导风槽的出风口位于处理单元的另一端以使吹风扇的出风经处理单元加热;通风管,进风口和导风槽的出风口连接,出风口处设置传感器的待除雾镜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无人车内传感器镜面除雾的低能耗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车内传感器镜面的除雾装置及除雾方法。
背景技术
无人车,又称无人驾驶车辆或自动驾驶车辆,是一种在各种传感器的辅助下无需驾驶员驾驶的车辆。
现有无人车在使用过程中会受治于很多条件,这些条件的存在大多数源于传感器,其中之一就是传感器的镜面起雾问题,具体包括传感器内与相机镜头有关玻璃的起雾问题,例如,相机外设防水玻璃的起雾问题。由于受无人车低能耗等诸多要求的限制,目前的所有无人车对传感器镜面起雾问题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仅仅是采用镜面上贴设疏水性薄膜的方法进行防雾化。
因而,亟需一种适用于无人车内传感器镜面除雾的低能耗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内传感器镜面的除雾装置及除雾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人车内传感器镜面的除雾装置,包括:
吹风扇,设置于传感器的处理单元一端且出风一侧朝向所述处理单元;
扰流板,设置于所述处理单元两侧以形成针对所述吹风扇出风的导风槽,且所述导风槽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处理单元的另一端以使所述吹风扇的出风经所述处理单元加热;
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进风口和所述导风槽的出风口连接,所述通风管的出风口处设置所述传感器的待除雾镜面。
可选地,所述除雾装置还包括抽风扇,所述抽风扇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导风槽内且位于所述处理单元的另一端而作为所述导风槽的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固设在承载板上,所述承载板固设在所述无人车上;
所述吹风扇、所述扰流板和所述抽风扇皆固设在所述承载板上。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固设在承载板上,所述承载板安装在所述无人车上的第一位置;
所述待除雾镜面安装在所述无人车上的第二位置;
所述通风管在所述无人车内沿预设线路从所述第一位置延伸到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预设线路为经风流仿真确定的所述通风管内不产生涡流的线路。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中固定所述待除雾镜面的部件为耐高温部件;
和/或,所述传感器中固定所述待除雾镜面的部件和所述待除雾镜面通过耐高温胶进行粘接。
可选地,所述通风管的进风口设置有吸水器。
可选地,所述除雾装置还包括:
雾气感应器,邻接所述待除雾镜面安装,用于根据所述待除雾镜面的结雾厚度生成除雾信号;
温度感应器,邻接所述处理单元安装,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单元的温度生成降温信号;
控制器,与所述雾气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以及所述吹风扇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除雾信号和所述降温信号控制所述吹风扇的风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人车内传感器镜面的除雾方法,包括:
通过吹风扇取将自然空气送入导风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石器慧义知行智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石器慧义知行智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90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