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环射流技术的改善型中心射流泵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55636.2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7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良;华有明;徐永;党晓强;刘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F5/10 | 分类号: | F04F5/10;F04F5/46;F04F5/48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叶斌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射流技术 改善 中心 射流 | ||
1.一种基于环射流技术的改善型中心射流泵,包括工作水管(1)、中心喷嘴(2)、吸水管(3)、吸入室(4)、喉管入口段(5)、喉管(6)、扩散管(7)和出水管(8),工作水管(1)和中心喷嘴(2)相连,中心喷嘴(2)安装在喉管入口段(5)内,吸入室(4)的一端连接有吸水管(3),吸入室(4)另一端依次连接有喉管入口段(5)、喉管(6)、扩散管(7)、出水管(8);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合管套装置,所述组合管套装置包括环形套管(9)、工作水管岔管(10)、吸水管岔管(11)、控制阀A(12)、控制阀B(13)、止回阀(14)和流量调节阀(15);
所述环形套管(9)包括内管(151)、外管(152)和挡流板(153),所述内管(151)与外管(152)同心设置,所述外管(152)套设于所述内管(151)外,所述外管(152)的内壁与所述内管(15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通道,所述外管(152)的一端与所述内管(151)的一端通过所述挡流板(153)连接;
所述内管(151)靠近所述挡流板(153)的一端与所述喉管入口段(5)远离所述吸入室(4)的一端连通,所述外管(152)远离所述挡流板(153)的一端与所述喉管(6)靠近所述喉管入口段(5)的一端连通;
所述工作水管岔管(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工作水管(1)和所述环形通道连通,所述工作水管岔管(10)上设置有所述控制阀A(12)和流量调节阀(15),所述流量调节阀(15)用于调节工作水管(1)流向工作水管岔管(10)的流量;
所述吸水管岔管(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吸水管(3)和所述环形通道连通,所述吸水管岔管(11)上设置有所述控制阀B(13)和止回阀(14),所述止回阀(14)用于使水流仅能从所述控制阀B(13)向所述环形通道方向单向流动;
还包括控制器和测压传感器,所述测压传感器用于测量工作水管岔管(10)和吸水管岔管(11)管内的水压,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测压传感器、控制阀A(12)、控制阀B(13)电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射流技术的改善型中心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51)的直径与喉管(6)直径一致,且所述内管(151)和喉管(6)同轴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射流技术的改善型中心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水管岔管(10)的直径是所述工作水管(1)直径的0.2-0.6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射流技术的改善型中心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水管岔管(10)的直径与所述吸水管岔管(11)的直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射流技术的改善型中心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套管(9)出口端和喉管(6)连接处收缩段夹角为10°至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563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便捷封口装置
- 下一篇:三维铁电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