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组电量清空与活性物质激活装置、方法、系统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53631.6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1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谢钢;杨国兴;陈红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钢;杨国兴;陈红凯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君 |
地址: | 511492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电量 活性 物质 激活 装置 方法 系统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电量清空与活性物质激活装置、方法、系统及介质,所述装置包括单片机、转接器、受电模块和放电模块,所述单片机分别与受电模块、放电模块、蓄电池组内的蓄电池正极连接,所述转接器与蓄电池组内的蓄电池负极连接,使蓄电池组内各个蓄电池之间实现串联或并联,所述受电模块和放电模块分别与转接器连接,所述受电模块与放电模块连接。本发明可以通过改造蓄电池的连接方式,并赋予蓄电池及蓄电池组在运行过程中的检测判断能力,实现不改变蓄电池组实际使用环境的情况下进行蓄电池组内的蓄电池个体或全部的维护,从而实现蓄电池组在高电量状态下的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组电量清空与活性物质激活装置、方法、电池管理系统及存储介质,属于蓄电池使用和管理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蓄电池业界多年来通过实践确认了,在一定使用时间后,需要对蓄电池电量进行放空处理,并且在各个厂商的产品说明上提供了要求三个月要求对蓄电池进行电量放空,并重新充满的要求,这个要求的主要原因是:电池本身存在自放电,在长时间不使用状态下或充电不足(充电时间不足,或者充电器的功率不足)时,会产生盐化现象,此物质如果及时处理它是可逆的,如果长时间不处理就会生成致密不可逆损害,这种损害直接导致蓄电池的活性物质数量减少,最大容量减少。
现有的蓄电池/蓄电池组连接方式及充放电技术无法实现蓄电池在连接负载条件下,装载在工作环境中进行清空放电,从而无法实现维护的基础条件,进而让蓄电池组长期得不到合适的维护,造成蓄电池组出现不能够正常工作,造成用户和制造商的损失。
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一些专门为用户维护蓄电池的服务点会把蓄电池组的连接断开,并且从使用环境中取出,跟单独放电工具连接,等待蓄电池的电量全部放空之后,再转接到蓄电池的充电器上把蓄电池充满,等所有电池都放空,然后再次充满之后,再把原来的蓄电池按照旧有方式重新串联起来;也有将整组串联的蓄电池进行放电,这样带来更大的危害,这种方案可以放电,但是造成了蓄电池组内蓄电池个体之间的更大的失衡。
市面上有使用脉冲(各种电压都有)对这种盐化/硫化的蓄电池进行修复,但高于蓄电池标准充电电压的充电或电流脉冲干预,均对蓄电池产生了不可逆的巨大的损害,直观就是看起来容量恢复了,可很快就产生了巨大的衰减,这种方法直接缩短了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的大部分的动力蓄电池组没有使用蓄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就算有电池管理系统,也是在现有能够荷电能力的状态下,基于电压进行简单的电量判断和转移(或通过电阻进行放电),实现的是低荷电水平状态下的平衡。非常大的问题是无法解决单台电池落后,从而让整组蓄电池的性能落后的问题。无维护功能(活性物质激活)的电池管理系统是现有蓄电池组的多余累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组电量清空与活性物质激活装置、方法、电池管理系统及存储介质,其可以通过改造蓄电池的连接方式,并赋予蓄电池及蓄电池组在运行过程中的检测判断能力,实现不改变蓄电池组实际使用环境的情况下进行蓄电池组内的蓄电池个体或全部的维护,从而实现蓄电池组在高电量状态下的平衡。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组电量清空与活性物质激活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组电量清空与活性物质激活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钢;杨国兴;陈红凯,未经谢钢;杨国兴;陈红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36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播竞标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同轴线缆连接装置和同轴线缆连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