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绒机用充绒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53575.6 | 申请日: | 2020-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0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曹常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西格玛服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8G7/06 | 分类号: | B68G7/06;A41H4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李佼佼 |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绒机用充绒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绒机用充绒机构,涉及服装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充绒管;充绒管外壁套设有回气管;回气管外壁套设有出绒管;回气管连接有回气管道;回气管内壁与充绒管外壁间固定有环形滤板;出绒管内壁通过两环形板与回气管外壁连接;靠近充绒管出口端的环形板表面圆周阵列有出气口;环形滤板表面转动连接有两清理环;两清理环间固定有若干清理杆;清理杆一侧均布有清理柱;清理环周侧面圆周阵列有叶片;叶片用于与出气口喷出的气流作用,实现带动清理环进行转动。本发明通过设置清理环,利用清理环上的叶片与气流作用实现转动,利用清理柱实现对环形滤板进行清理,解决了现有回气管堵塞后清理不便,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服装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绒机用充绒机构。
背景技术
在羽绒服、羽绒被、羽绒垫和羽绒枕等制作此类制品时需要将羽绒充填到预制的筒子内,而后进行绗缝,形成羽绒制品。
在现有的技术中,通过对羽绒进行充绒后,一些羽绒在回气过程中堆积在回气管下方的回气孔处,从而会对回气孔造成堵塞,长时间使用后,回气管的回气孔被完全堵塞,造成羽绒回气不畅。
现有的充绒机构没有针对回气管的清理措施,长时间使用后只能通过对充绒机构进行拆卸后再进行内部清理。使得充绒机构的维护便利性较差,导致维护时间增长,从而严重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率。
因此,亟待对现有的充绒机构进行改进,以实现充绒机构的自清理效果,提高充绒机构的充绒效果和减少维护时间,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绒机用充绒机构,通过设置清理环,利用清理环上的叶片与气流作用实现转动,利用清理杆上的清理柱实现对环形滤板进行清理,解决了现有回气管堵塞后清理不便,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充绒机用充绒机构,包括充绒管;所述充绒管外壁套设有回气管;所述回气管外壁套设有出绒管;所述充绒管位于出绒管内部,且同心设置;
所述回气管连接有回气管道;所述回气管内壁与充绒管外壁间固定连接有环形滤板;所述环形滤板表面均布有滤孔;
所述出绒管内壁通过两环形板与回气管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出绒管和回气管,以及两环形板间形成充气腔室;所述出绒管连接有与充气腔室连通的气管;靠近所述充绒管出口端的环形板表面圆周阵列有若干出气口;
所述环形滤板表面转动连接有两清理环;两所述清理环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清理杆;所述清理杆靠近环形滤板的一侧均布有清理柱;
两所述清理环均位于环形板靠近充绒管出口端的一侧;靠近所述出气口位置的清理环周侧面圆周阵列有叶片;
所述叶片相对出绒管轴向倾斜设置,用于与出气口喷出的气流作用,实现带动清理环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出绒管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周侧面圆周阵列有拨动板;所述拨动板为圆缺形。
进一步地,所述拨动板沿弧形边沿均布开设有破碎槽口。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滤板为圆台形筒状结构。
进一步地,两所述清理环分别位于环形滤板外壁的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清理杆与环形滤板外壁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由充气腔室内朝外倾斜设置,用于使出气口喷出的气流吹向环形滤板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清理柱为橡胶柱或塑料柱;所述清理柱的长度大于等于清理杆与环形滤板外壁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清理柱下端面为球面结构。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西格玛服饰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西格玛服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35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