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穿戴式暖体假人及服装热阻测量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53541.7 | 申请日: | 2020-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5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黎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服装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弘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9 | 代理人: | 张芳 | 
| 地址: | 10002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式暖体 假人 服装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服装领域,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式暖体假人及服装热阻测量方法,所述暖体假人包括暖体假人本体,所述暖体假人本体内部中空,且呈柔软状可穿戴;所述暖体假人本体由多个可相互独立加热的加热分区组成,相邻两个所述加热分区之间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多个加热分区的表面温度分别按照人体表面温度的分布特性进行设定。本发明提供的暖体假人可极大地降低服装热阻的测量成本,同时解决了因采用铜或铝等材料制成暖体假人而导致整体结构沉重且不便移动的问题,以及根据真实人体的表面温度的分布特性设置加热分区表面温度,使得服装热阻测量结果更符合真实人体的穿着特性,从而为服装舒适性研究、保暖性测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式暖体假人及服装热阻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外在暖体假人的研究中,已制作了100多种实验用暖体假人。暖体假人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1年由美国学者Gagge及其研究团队提出的“clo”,即服装的热阻的概念,美国军需气候研究所研制出了第一代暖体假人,为单段暖体假人,用于做静态服装热阻的测试。早期的暖体假人一般都为军队服务,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但目前暖体假人仍是试验军需品的重要工具。第二价段是暖体假人为分段式暖体假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相比单段暖体假人的优点在于其每段都可以单独控制,独立加热,模拟人体一些简单的姿势,更真实地模拟人体体表的温度状态,可以进行服装的静态以及动态热阻测定。第三代暖体假人为出汗暖体假人,20世纪70年代由Goldman与Mecheels教授等联合制作的。第三代暖体假人与前两代暖体假人相比,可以更真实地模拟人体表皮的温度,测量服装的热阻更加准确。
我国暖体假人的理论研究和模型制作起步较晚,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才开始重视暖体假人的研制,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是当时最早一批研究暖体假人的单位。20世纪70年代,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成功研制了恒温暖体假人,又在80年代研制了变温暖体假人,并广泛应用于各类特种服的研制;90年代起开始研究出汗暖体假人,并在2000年成功研制出出汗暖体假人测试系统。2002年中国香港理工大学的范金土教授发明了全球第一个用特种织物制作的暖体假人“Walter”,“Walter”内部注水加热,用于测量服装的热阻。
但由于目前绝大多数暖体假人均采用的是铜或铝等材料制成的,存在造价高、且整体结构很沉重、不便移动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式暖体假人及服装热阻测量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式暖体假人,包括暖体假人本体,所述暖体假人本体内部中空,且呈柔软状可穿戴;
所述暖体假人本体由多个可相互独立加热的加热分区组成,相邻两个所述加热分区之间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多个加热分区的表面温度分别按照人体表面温度的分布特性进行设定。
优选的,每个所述加热分区包括加热层和加热控制器,所述加热控制器与所述加热层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层采用电加热。
优选的,每段所述加热分区还包括导热层,所述导热层铺设于所述加热层的内侧或内外两侧。
优选的,所述导热层采用柔性电加热材料或普通面料的电加热涂层材料制备。
优选的,所述柔性电加热材料包括:石墨烯面料、碳纳米管面料或碳纤维面料。
优选的,每段所述加热分区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加热分区的表面温度。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加热分区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包括:拉链、搭扣或钮扣。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服装热阻测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可穿戴式暖体假人穿戴于人体模特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服装学院,未经北京服装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35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