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压膜组件的打胶卷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51964.5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5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忠斌;张勇;董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舟纵横(厦门)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9/00 | 分类号: | B01D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琪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压 组件 胶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压膜组件的打胶卷绕方法,涉及卷制膜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打胶卷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次循环铺装膜袋、胶水、透过液隔网,形成膜片组;将所述膜片组进行卷绕,得到超高压膜组件;所述透过液隔网与胶水一致的位置上设置有通孔。本发明在透过液隔网上设置通孔,能够提高胶水的渗透性能,在卷绕时,位于透过液隔网一侧的胶水能够通过通孔流到所述透过液隔网的另一侧,进而与下一循环单元的膜袋粘接。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铺装同样数量的膜袋,能够节省一半的打胶次数,显著缩短了高压膜组件的打胶卷绕时间,使其大大低于胶水的凝胶时间,从而保证了胶水的粘接性能;同时本发明降低了打胶卷绕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制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压膜组件的打胶卷绕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膜组件的打胶卷绕工艺如图1所示,先铺透过液隔网,打上U型胶水,铺膜袋,再打上一层U型胶水,以上为一个组,然后依次按照设计的间距铺上。现有的8寸膜组件打胶卷绕的作业时间,按照22个膜袋来算,需要打U型胶条44次,打胶水时间约为22分钟,还要加上卷绕时间,合计起来就会超过30分钟。而胶水的凝胶时间在常温(26℃)下,一般为30分钟到50分钟,所以44次打胶的作业方式极可能使得前几个膜袋从打上胶水到卷绕起来的时间超出了30分钟,即超出胶水的凝胶时间,从而发生胶水粘接性能欠佳的问题。而且采用现有的方法打胶卷绕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低,制约了膜组件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压膜组件的打胶卷绕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打胶卷绕方法,能够显著缩短高压膜组件的打胶卷绕时间,使其大大低于胶水的凝胶时间,从而保证了胶水的粘接性能;同时本发明降低了打胶卷绕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压膜组件的打胶卷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依次循环铺装膜袋、胶水、透过液隔网,形成膜片组;
将所述膜片组进行卷绕,得到超高压膜组件;
所述透过液隔网与胶水一致的位置上设置有通孔。
优选地,以依次叠层设置的一个膜袋、一层胶水和一个透过液隔网为一个循环单元,每个循环单元的胶水用量为80~96g。
优选地,所述膜袋三侧密封,一侧开口;所述胶水沿膜袋的密封侧排布,呈U型。
优选地,所述透过液隔网上的通孔呈U型排列。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3mm。
优选地,相邻所述通孔的孔间距为5~6mm。
优选地,所述循环铺装的循环数为11~24次。
优选地,所述超高压膜组件为圆柱状,所述超高压膜组件的直径为197.5~200.5mm,高度为1014~1017m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压膜组件的打胶卷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次循环铺装膜袋、胶水、透过液隔网,形成膜片组;将所述膜片组进行卷绕,得到超高压膜组件;所述透过液隔网与胶水一致的位置上设置有通孔。本发明在透过液隔网上设置通孔,能够提高胶水的渗透性能,在卷绕时,位于透过液隔网一侧的胶水能够通过通孔流到所述透过液隔网的另一侧,进而与下一循环单元的膜袋粘接。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铺装同样数量的膜袋,能够节省一半的打胶次数,显著缩短了高压膜组件的打胶卷绕时间,使其大大低于胶水的凝胶时间,从而保证了胶水的粘接性能;同时本发明降低了打胶卷绕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实施例结果表明,制备8寸的超高压膜组件,打胶卷绕时间仅为5.5~12min,能够保证胶水的粘接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膜片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膜片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舟纵横(厦门)流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同舟纵横(厦门)流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19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