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塑料袋生产用压平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48005.8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6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叶飞;胡芳;叶大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市众友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1B70/74 | 分类号: | B31B70/74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张海燕 |
| 地址: | 24612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塑料袋 生产 压平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塑料袋生产用压平机构,涉及塑料袋生产技术领域,该环保塑料袋生产用压平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一侧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压辊,两个所述压辊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连接,本发明中,通过弹簧、固定板和伸缩杆的共同作用下,可使两个压辊始终进行相向移动,进而减小两个压辊之间的间距,以便压辊能够对厚度较低的塑料袋进行压平作业,两个限位杆最远处之间的间距与压辊的直径相一致,因此,塑料袋收卷过程中的线速度与压辊输送塑料袋的速度一致,进而提高塑料袋收卷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防止塑料袋产生撕裂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袋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塑料袋生产用压平机构。
背景技术
塑料袋是以塑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常被用来装其他物品。
塑料袋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生产后的塑料袋进行压平和收卷作业,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塑料袋生产用的压平机构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缺陷,例如,压平机构难以对较薄的塑料袋进行压平,同时压辊的长度难以临时改变,致使机构难以对不同宽度的塑料袋进行收卷,此外,机构难以对塑料袋进行稳定收卷打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塑料袋生产用压平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环保塑料袋生产用压平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一侧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压辊,两个所述压辊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螺杆,所述螺杆贯穿压辊,且螺杆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框的内部,所述连接框与螺杆通过螺母锁紧。
所述压辊包括多个辊体,所述辊体的一端和连接框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辊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限位槽匹配的定位块,相邻两个所述辊体之间的通过定位块和限位槽插接固定。
所述限位槽的形状与螺杆的螺帽形状相同。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连接框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电机的传动轴通过皮带和皮带轮连接。
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位于传动杆的上方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固定架之间设置有弹簧。
所述电机传动轴的皮带轮上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杆,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固定有气缸,所述气缸位于电机的下方,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上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的的内部开设有卡槽。
所述卡槽呈U字形结构,且卡槽内壁两侧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限位杆最远端之间的间距。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弹簧、固定板和伸缩杆的共同作用下,可使两个压辊始终进行相向移动,进而减小两个压辊之间的间距,以便压辊能够对厚度较低的塑料袋进行压平作业。
2、本发明中,通压辊由多个辊体组成,因此在限位槽、定位块、螺杆和螺母的作用下,可自定义增加或减小辊体的个数,以控制压辊的长度,进而使压辊能够对不同宽度的塑料袋进行挤压。
3、本发明中,通过气缸带动顶板移动,顶板移动过程中,会将收卷在两个限位杆上的塑料袋推出,进而提高塑料待收卷后下料的便捷度,以便快速对后续的塑料袋进行收卷。
4、本发明中,两个限位杆最远处之间的间距与压辊的直径相一致,因此,塑料袋收卷过程中的线速度与压辊输送塑料袋的速度一致,进而提高塑料袋收卷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防止塑料袋产生撕裂现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市众友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未经安庆市众友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8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缓释二氧化氯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通信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