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47143.4 | 申请日: | 202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9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葛永纯;龚德华;董建华;李川;黄丽璇;孔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杜依民 |
| 地址: | 210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中毒 治疗 血液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血液输入管1、血浆成份分离器2、血浆分离第一支管3、血液滤过器4、血浆分离第二支管5、阴离子树脂吸附柱6、血浆分离第三支管7、中性树脂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8、血液输出管10、血浆输出管9以及血液回输管11;全血经血浆成份分离器分离血浆和血液,血浆先经过高通量血滤器清除小分子水溶性毒素,再通过阴离子树脂吸附柱阴离子树脂吸附柱6(如BRS350)吸附蛋白结合毒素,及中性树脂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8(如HA230)清除中大分子蛋白毒素后,再与血液混合回输体内。本发明可同时清除水溶性毒素、脂溶性毒素、中大分子蛋白毒素和蛋白结合毒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中毒常导致急性器官功能障碍,其致死及致残率相当高,严重危害群众的生命健康。我国人口众多,各种毒剂中毒事件频发;公共安全生产事故、危化品泄漏偶有发生,特别是不明成分毒剂泄露导致的中毒患者救治难度更大,由此带来批量危重中毒伤员救治考验医疗卫生体系的应急救治能力。
通常情况下,毒剂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等途径进入体内,再经血液循环分布到相应靶器官及组织引起损伤。毒剂种类繁多,包括药物、农药、有机溶剂、化学制剂等,除极少数毒物有特效解毒剂外,临床大多采用催吐、洗胃、净化、支持疗法等,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血液净化技术已常规用于中毒治疗。当血中毒素水平达到致死量或造成组织严重损害时,需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根据毒物的分子量、理化性质及蛋白结合力等特性,制定相应的血液净化应急预案:水溶性毒物选择透析或滤过手段,蛋白结合毒素选择吸附或灌流,大分子毒素选择血浆置换或血浆吸附等,但这些治疗的前提都建立在已知毒物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在面对性质不明的毒物时,第一时间明确毒物毒理学和代谢动力学非常困难,而早期清除体内毒物或降低毒物水平对中毒患者应急救治和预后至关重要。
毒物进入机体后,通过直接细胞毒性、氧化应激反应、免疫炎症反应等途径造成机体固有细胞损伤,最常累及肾脏、肝脏、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进而出现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如何通过创新血液净化技术有效清除各种类型的毒物,同时清除细胞因子和毒素,并同步支持肝脏和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为中毒患者争取救治时机,是该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对血液的分离-滤过-吸附,可有效的清除病人体内的水溶性毒素、蛋白结合性毒素、中大分子蛋白毒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血液输入管、血浆成份分离器、血浆分离第一支管、血液滤过器、血浆分离第二支管、阴离子树脂吸附柱、血浆分离第三支管、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血液输出管、血浆输出管以及血液回输管;
所述血浆成份分离器包括血液输入端、血液输出端、血浆输出端;
所述血液滤过器包括滤过血浆输入端、废液输出端和滤过血浆输出端;
所述阴离子树脂吸附柱包括吸附血浆输入端、吸附血浆输出端;
所述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包括灌流血浆输入端和灌流血浆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71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