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降温渔光互补用太阳能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6132.4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7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文杰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H02S20/00;F24S25/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温 互补 太阳能 支架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渔光互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降温渔光互补用太阳能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的下侧设有蒸发液存储室,所述光伏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柱,所述支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蒸发液存储室的下侧设有活动槽,所述蒸发液存储室的内部设有蒸发液,所述活动槽与蒸发液存储室内部相通,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支撑架的下侧设有抽排水室,所述推杆穿过抽排水室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抽排水室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抽排水室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液管。本发明可对光伏板进行自动降温,避免温度过高影响光伏板的发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渔光互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降温渔光互补用太阳能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现有的工业化批量生产的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为13%至14%,其余光能转化为热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依赖其工作温度,温度每上升1℃将导致输出功率减少0.4%至0.5%,由于到达电池表面80%以上的能量转化为热量,使得太阳能光伏板工作温度常在50℃,散热不良时甚至可达80℃,光伏板的工作温度过高将严重影响太阳能光伏板的光电转换效率。
现有的光伏板一般采用自然空气循环降温技术进行降温,通过提高光伏板周围的空气流动,对光伏板进行降温,由于外界的空气对流效果不明显,导致降温效果不佳,而渔光互补养殖塘采用的太阳能光伏板密布排列在水面上,由于支撑柱与光伏板的密布设置,光伏板下侧的气体流动性更差,进一步影响了光伏板的散热,在炎热的夏季阳光充足时,严重影响光伏板的发电效率。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降温渔光互补用太阳能支架及其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对太阳能板进行自动降温避免温度过高影响太阳能板发电效率的自降温渔光互补用太阳能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自降温渔光互补用太阳能支架,包括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的下侧设有蒸发液存储室,所述光伏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柱,所述支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蒸发液存储室的下侧设有活动槽,所述蒸发液存储室的内部设有蒸发液,所述活动槽与蒸发液存储室内部相通,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支撑架的下侧设有抽排水室,所述推杆穿过抽排水室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抽排水室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抽排水室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液管。
在上述的一种自降温渔光互补用太阳能支架中,所述活动板的上侧设有限位圆环,所述限位圆环的外侧与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中部设有导电片,所述活动槽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导电条,两个所述导电条分别与光伏板的发电模块的阳极和阴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采用磁性材料,所述活动槽的底部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为环形,所述电磁铁与活动板之间相互排斥。
在上述的一种自降温渔光互补用太阳能支架中,所述推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活动槽与支撑架之间,所述连接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块。
在上述的一种自降温渔光互补用太阳能支架中,所述推块的内部设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侧面设有螺纹槽,所述推块的内部靠近螺纹槽的位置活动连接有多个滚珠,所述滚珠与螺纹槽相贴合,所述丝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侧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丝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传动杆之间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文杰,未经许文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6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