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囊结构增稠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在油悬浮剂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6039.3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4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龙跃君;李昆仑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乾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36 | 分类号: | A01N47/36;A01N25/28;A01N25/04;A01N25/22;A01P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王艳 |
地址: | 516008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增稠剂 及其 合成 方法 悬浮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囊结构增稠剂,包括如下组分:单体、溶剂、乳化剂、多胺、干燥剂和水,所述单体为二甲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脂肪酸酰胺蜡、聚乙烯吡咯烷酮K90、乙基纤维素、改性聚脲化合物和蓖麻油衍生物的混合,所述二甲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0份、脂肪酸酰胺蜡1‑8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K90 1‑50份、乙基纤维素1‑5份、改性聚脲化合物1‑20份、蓖麻油衍生物1‑10份,所述单体的添加总量为100重量份。本发明通过多胺与二甲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改性聚脲化合物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囊壁,把其余单体包覆在囊壁中形成稳定的微囊结构,从而使本发明增稠剂的稳定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进而提高增稠剂的耐破坏性,有效解决油悬浮剂结底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囊结构增稠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在油悬浮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农药油悬浮剂增稠剂基本上以采用有机膨润土、凹凸棒土、气相白炭黑等为主,但采用有机膨润土、凹凸棒土做增稠剂会和油悬乳化剂中的500#钙盐产生反应导致结底问题的产生,采用气相白炭黑做增稠剂会因为气相白炭黑在油悬浮剂中缓慢沉淀而产生膏状物,进而出现制剂上部析油、底部结底问题。基于此,发明一种能够解决油悬浮剂结底问题的增稠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囊结构增稠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在油悬浮剂中的应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油悬浮剂结底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囊结构增稠剂,包括如下组分:单体、溶剂、乳化剂、多胺、干燥剂和水,所述单体为二甲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脂肪酸酰胺蜡、聚乙烯吡咯烷酮K90、乙基纤维素、改性聚脲化合物和蓖麻油衍生物的混合,所述二甲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0份、脂肪酸酰胺蜡1-8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K901-50份、乙基纤维素1-5份、改性聚脲化合物1-20份、蓖麻油衍生物1-10份,所述单体的添加总量为100重量份。
本发明通过多胺与二甲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改性聚脲化合物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囊壁,把其余单体脂肪酸酰胺蜡、聚乙烯吡咯烷酮K90、乙基纤维素和蓖麻油衍生物包覆在囊壁中形成稳定的微囊结构,从而使本发明增稠剂的稳定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同时,脂肪酸酰胺蜡作为非离子组分,不会影响油悬浮剂中的离子型乳化剂,从而不会出现因为增稠剂和离子型乳化剂结合而导致的结底问题;聚乙烯吡咯烷酮K90具备优异的油相和水相以及固相的三相兼容性,可以在油悬体系中提高油相和固体原药以及水分三者的兼容性,从而可以降低油悬因为分层而导致的结底。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溶剂为二甲苯、环己酮、乙二醇和丁酮中至少一种,所述溶剂的添加量为100-400重量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乳化剂为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2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蓖麻油与环氧乙烷缩合物BY1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NP-4、磺基丁二酸二辛基钠盐无水KT、斯盘2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乳化剂的添加量为10-30重量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胺为精胺、亚精胺、四乙烯五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胺的添加量为2.1-76重量份。本发明采用精胺、亚精胺、四乙烯五胺作为多胺来与二甲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改性聚脲化合物聚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多胺的反应要温和很多,不会发生爆聚反应,使整个反应可控性得到大大提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燥剂为无水硫酸镁、无水氯化钙、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干燥剂的添加量为221-1060重量份。本发明中添加干燥剂,能够吸附游离水,确保增稠剂含水量非常低,从而更进一步确保了油悬浮剂不因水分而导致的结底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燥剂为无水硫酸镁。无水硫酸镁吸收游离水的效果相较于其他干燥剂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的添加量为221-1060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乾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未经惠乾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60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