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小样本训练数据的人脸分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3596.X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2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孙磊;苏浩;谢翠芳;刘耘彤;王邵琦;崔如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V10/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张利萍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样本 训练 数据 分类 方法 | ||
1.一种针对小样本训练数据的人脸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建立训练数据集,具体为:采集M个人的正脸灰度图像作为训练数据,生成训练数据集;其中,M个人分别对应类别标签0,1,……,M-1,图像的总数为N,且N=M;
步骤S2:数据预处理,具体为:将每张图像样本重排为一个列向量,然后对所有的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
步骤S3:分别建立样本矩阵和类别正交矩阵,并建立模型,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3-1:将步骤S2得到的所有样本的列向量组合成为样本矩阵X,组合过程中样本要按照类别标签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
步骤S3-2:根据每个样本所属的类别,设计M个类别正交向量,组合成为一个矩阵,记为R,称R为类别正交矩阵;
其中,类别正交向量记为{rj,j=1,...,M},满足如下约束:
1)归一性约束:r(i)T·r(i)=1;
2)正交性约束:r(i)T·r(j)=0,i≠j;
3)类内归一性:(I(i)r(i))T·(I(i)r(i))=1;
4)类间正交性:(I(i)r(i))T·(I(i)r(j))=0,i≠j;
其中,类别正交向量rj的长度为N,表示类别正交矩阵R中的第j列,类别正交矩阵R中的每个元素对应着一个样本向量;表示rj中对应第i类人脸数据的元素所组成的列向量;I是一个大小为N*N的单位矩阵,意味着其每一行对应着一个样本向量;I(i)表示I中对应第i类人脸数据的行向量所组成的矩阵;
步骤S3-3:根据步骤S3-1中的样本矩阵和步骤S3-2中的类别正交矩阵,建立如下形式的线性模型,并基于该线性模型求解特征向量;
R=XTQ
其中,分别对应每一类人脸,称Q矩阵为特征矩阵,Q矩阵的列向量为特征向量;
步骤S4:训练并求解模型,具体为:通过计算Q=X[pinv(XTX)]R,求解特征矩阵Q;
其中,pinv(XTX)表示求解XTX的广义逆矩阵;
步骤S5:通过测试模型对人脸进行分类,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5-1:将测试样本输入模型,记为z;
步骤S5-2:根据步骤S4得到的特征矩阵Q计算v=QTz;
步骤S5-3:对v中的每个元素进行平方,结果最大的元素在v中的下标序号即为对测试样本z的分类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小样本训练数据的人脸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训练数据集中包括M个人的图像及类别标签,且每个人的图像至少有1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小样本训练数据的人脸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该列向量记为{xi,i=1,...,N}xi表示第i个样本,N表示总样本数,数值与步骤S1中图像的总数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对小样本训练数据的人脸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3中,Q矩阵有M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针对小样本训练数据的人脸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2中v为列向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针对小样本训练数据的人脸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2中,v为向量z在Q上的投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359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以减少受力的汽车减振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炸药清洗的高效洗涤剂及其制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