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以减少受力的汽车减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3593.6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成凤 |
主分类号: | F16F9/02 | 分类号: | F16F9/02;F16F9/32;F16F9/36;F16F9/42;F16F9/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0000 宁夏回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以 减少 汽车 减振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以减少受力的汽车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和两个减振组件,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固定有两个并排设置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柱状结构的外罩、上连接件、活塞缸、活塞杆、密封件、密封环以及下连接件,所述外罩通过上连接件固定在上安装板底端,所述活塞缸固接在外罩的内腔顶部侧壁上,所述外罩的底部套接有活塞杆,所述外罩的底部固接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接固定在活塞杆的表面,所述密封件内侧壁上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活塞杆的表面紧密贴合,所述活塞杆通过下连接件连接至下安装板上,本申请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减振组件,分散了受力,降低减振器的受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减振器,具体是可以减少受力的汽车减振器。
背景技术
“减振器”一词是汽车底盘行业内通用术语,汽车减振器实际上是一个振动阻尼器。减振器在汽车中不仅用在悬挂上,在其它的位置也有应用。例如用于驾驶室、车座、方向盘等,也可作为缓冲器用在车辆保险杠上。
传统的汽车减振器多数为单个设置,其表面承受的压力较大,当汽车经过路况较差的路面时,对于减振器以及其表面的安装结构来说,受力较为集中,容易造成结构的损坏。
发明内容
一种可以减少受力的汽车减振器,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和两个减振组件,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固定有两个并排设置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柱状结构的外罩、上连接件、活塞缸、活塞杆、密封件、密封环以及下连接件,所述外罩通过上连接件固定在上安装板底端,所述活塞缸固接在外罩的内腔顶部侧壁上,所述外罩的底部套接有活塞杆,所述外罩的底部固接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接固定在活塞杆的表面,所述密封件内侧壁上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活塞杆的表面紧密贴合,所述活塞杆通过下连接件连接至下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件包括两个固定板、插接杆、限位件、减振件,两个固定板分别设置在活塞杆的两侧,两个固定板均固接在下安装板上,所述插接杆依次插接在活塞杆和固定板上,两个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内部填充有减振件,所述减振件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减振件的顶部与限位板紧密贴合,所述限位板固接在活塞杆的底部,所述减振弹簧套接在活塞杆和活塞缸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件和限位件均为三棱柱结构,所述限位件由金属板材围成,且减振件顶部为圆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还包括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用于存放冷却液的储液壳、活塞结构、进气管、总出液管、内出液管和外出液管,所述储液壳固定在上安装板上,所述储液壳的内壁上套接有活塞结构,所述总出液管有两个,两个总出液管分别固接在储液壳的底部两侧,所述总储液管的端部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内出液管和外出液管,所述内出液管末端延伸至位于外罩内部的活塞杆表面,所述外出液管末端延伸至位于外罩外部的活塞杆表面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内出液管贯穿外罩的顶部侧壁延伸至外罩内部,且内出液管由减振弹簧与活塞缸之间的间隙插入至活塞杆的一侧,所述进气管外部在外罩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结构包括上隔板、活塞板、限位杆和凹槽,所述上隔板底端固接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外围侧壁与储液壳内壁紧密贴合,所述上隔板的中间部位向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上隔板的顶部端面对称固接有两个限位杆。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壳通过位于其底端的连接杆连接至固定壳,所述固定壳位于两个活塞杆之间,所述固定壳内腔中固接有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壳可以压缩充气的充气组件。
进一步地,两个充气组件之间设置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压缩杆,所述压缩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动槽贯穿固定壳侧壁,所述活动槽开设在固定壳的侧壁上,且活动槽为一种沿着竖直方向分布的一字型结构的通槽,所述压缩杆的两端分别固接至活塞杆的底端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成凤,未经雷成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35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