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的升流式水解酸化反应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43006.3 | 申请日: | 2020-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9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胡耀笛;蔡斌;朱子根;周秀秀;魏亮;万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辰(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王云峰 |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升流式 水解 酸化 反应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升流式水解酸化反应系统,包括池体、进水混合区、布水软管、排泥管、回流管、出水堰、进水泵、回流泵以及排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混合区位于池体顶部中心位置,进水混合区分为同心圆布置的外围隔室和中心竖井,外围隔室和中心竖井通过连通管连通,进水泵的出水管一和回流泵的出水管二在进入外围隔室之前共用一根进水合管,回流泵的出水管二在与进水泵的出水管一对接之前采用变径接头增大管径,进水合管连通外围隔室底部。本发明直接解决了传统水解酸化系统布水难以均匀、布水软管容易堵塞、出水浑浊以及成本高昂的技术瓶颈,也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解酸化反应系统,具体是一种改良的升流式水解酸化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通过对水解酸化反应系统的实际研究,发现现有系统存在诸多技术瓶颈,其中大多数技术还是难以攻克均匀布水的问题,鲜有可实现均匀布水的设计思路,但在实际运行时还是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主要是以下两点:
1、使用脉冲布水器将回流水以较大压力通入水解酸化池的中央竖井,与进水在中央竖井内混合,并在池体1底部由中央竖井通入均匀布置的布水管,该技术力求均匀布水,但无法避免池体1底部布水管中间区域比四周边缘区域布水压力大的问题,空间上无法实现较好的均匀布水,同时采用脉冲布水器投资较大。
2、通过布水软管将污水均匀通入池体1底部,但该类型设计方案倡导零运行成本,所以进水不带压力,重力进入使得布水软管容易堵塞,且池内上升流速过低;无回流设置,污泥较分散、反应区过大,几乎无澄清区,使得出水浑浊。有在液面以下增设斜板填料的方案,但实际运行中发现填料极易堵塞,甚至有填料垮塌的工程案例。
综上,均匀布水、出水澄清以及在保证上升流速的前提下节约成本成为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改良的升流式水解酸化反应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升流式水解酸化反应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的升流式水解酸化反应系统,包括池体、进水混合区、布水软管、排泥管、回流管、出水堰、进水泵、回流泵以及排泥泵,所述进水混合区位于池体顶部中心位置,进水混合区分为同心圆布置的外围隔室和中心竖井,外围隔室和中心竖井通过连通管连通,进水泵的出水管一和回流泵的出水管二在进入外围隔室之前共用一根进水合管,回流泵的出水管二在与进水泵的出水管一对接之前采用变径接头增大管径,进水合管连通外围隔室底部;
所述中心竖井底部外围设置有若干个钢管,布水软管一端在池体底部平面形成方格式的均匀布点,布水软管另一端固定在塑料支架上,塑料支架底端固定于池体底部,排泥管一端安装排泥泵,排泥管位于塑料支架顶端与池体底部之间;
所述回流管下端安装若干个吸水器,回流管最后由一根回流主管连通回流泵,池体顶部四周布置出水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管呈圆周布置,钢管与布水软管数量相同。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通管位于进水合管对面位置,进水合管与连通管上下错位分布。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混合区顶部为密封设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布水软管与钢管通过卡箍固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水器在回流管平面区域同样形成方格式的均匀布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辰(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辰(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30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循环利用的经济性快递包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干燥高纯氟铍酸锆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