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踏板模拟机构的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1962.8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8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汇;张全慧;王佑明;李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之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8/40 | 分类号: | B60T8/40;B60T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张菊萍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踏板 模拟 机构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踏板模拟机构的运行方法,在该运行方法中,踏板向输入推杆持续施加作用力或突然急促的施加作用力的时候,能够由第一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第三弹性构件根据受力而提供反馈力,并向驾驶员提供模拟踏板制动感的功能,且在踏板不受力情况下由三个弹性构件共同作用实现复位功能,根据踏板逐渐提供推力的过程中共包括三个阶段,使得在驾驶员踩踏踏板时,总共有三个弹性构件逐步提供反馈力,且反馈力逐级递增,使得踏板模拟的制动感更为真实可靠,力的传递更为平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踏板模拟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踏板模拟机构的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的踏板及制动系统中,目前已有的设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解耦型,另一种是解耦型。
其中,非解耦型设计的特点是助力器在任何工况下,输入推杆和输出推杆都是联动状态。助力的实现与传统真空助力器类似,助力大小是靠感知差位移传感器的信号来调节电机助力的输出扭矩。
而解耦型设计的特点是踏板感靠串联的弹簧负载实现,输入推杆与输出推杆在正常制动时是分开状态。助力大小依据输入推杆行程传感器的信号来调整电机助力的输出扭矩。
但上述两者均存在技术问题:
对于非解耦型设计,由于输入推杆与输出推杆联动,在主动助力的情况下,踏板会有自行下沉现象,会给驾驶员造成压脚的感觉甚至夹伤脚面,有舒适性的问题甚至安全问题。同时在能量回收时,需要与特殊设计的ESC配合使用才能实现0.3g的能量回收。
对于解耦型设计,由于两级串联式弹簧负载无法完全模拟踏板感,导致踏板感真实性较差。同时串联式弹簧会使制动力效率降低,特别是在电失效的时候,输出压力很难达到法规要求,匹配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使得踏板模拟的制动感更为真实可靠、力的传递更为平稳的踏板模拟机构及其装配工艺,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踏板模拟机构的运行方法,踏板模拟机构中输入推杆的后端连接外部的踏板,且踏板持续向输入推杆提供推力并推动输入推杆向前移动,其运行方法包括:
第一阶段:输入推杆因受到踏板推力而向前移动,并带动外壳、前防尘盖、后防尘盖向前移动,第一弹性构件被压缩并通过前防尘盖向输入推杆及踏板提供向后的反馈力;
第二阶段:输入推杆因受到踏板推力而继续向前移动,多级弹性组件的导杆、弹簧支承座、第三弹性构件在第一弹性构件作用下向前移动,而轴承座因与踏板模拟机构后部安装的联动机构相抵而处于初始位置,第二弹性构件被压缩并通过弹簧支承座、第一弹性构件、前防尘盖进一步向输入推杆及踏板提供向后的反馈力,且在第二阶段中,第一弹性构件处于持续作用的状态;
第三阶段:输入推杆因受到踏板推力而进一步向前移动,多级弹性组件的导杆、弹簧支承座、第三弹性构件在第一弹性构件作用下向前移动,因轴承座处于初始位置而抵接第三弹性构件的前端面,由弹簧支承座与轴承座共同夹持第三弹性构件,第三弹性构件被压缩并通过弹簧支承座、第一弹性构件、前防尘盖进一步向输入推杆及踏板提供向后的反馈力,且在第三阶段中,第一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均处于持续作用的状态。
较佳的,踏板模拟机构的外壳前端外周安装有位移传感机构的感应部,踏板模拟机构的固定环上安装有位移传感机构的检测部;
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以及第三阶段中,外壳带着感应部随着输入推杆向前移动,感应部相对于检测部水平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之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之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19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