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8298.1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6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孙国玺;梁根;花少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8C17/02;G08B21/1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十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1 | 代理人: | 梁伟华 |
地址: | 525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便携式 有毒气体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有毒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一种无线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无线通讯模块、后台服务器、智能终端,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主控制器、电源、第一检测模组、第二检测模组;所述第一检测模组、第二检测模组均包括一氧化碳检测模块、二氧化碳检测模块、硫化氢检测模块、氨气检测模块;本发明的一种无线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系统不仅便携、使用方便,而且可靠性高,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有毒气体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毒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石化是石油化学工业的简称,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发生重大事故的特点,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和“预防为主”的宗旨,当前,石化企业里的有毒气体泄漏问题已经得到了高度的关注,有毒气体检测系统是安全生产控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一种无线便携、可靠性高的有毒气体检测系统成为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线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系统,不仅便携、使用方便,而且可靠性高,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有毒气体的检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毒气体的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包括检测装置、无线通讯模块、后台服务器、智能终端,所述检测装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后台服务器通讯连接,智能终端与后台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主控制器、电源、第一检测模组、第二检测模组;所述第一检测模组、第二检测模组均包括一氧化碳检测模块、二氧化碳检测模块、硫化氢检测模块、氨气检测模块;所述电源、第一检测模组的一氧化碳检测模块、第一检测模组的二氧化碳检测模块、第一检测模组的硫化氢检测模块、第一检测模组的氨气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组的一氧化碳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组的二氧化碳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组的硫化氢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组的氨气检测模块分别与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一氧化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并将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转换为电信号;所述二氧化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并将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转换为电信号;所述硫化氢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空气中硫化氢浓度并将检测到的硫化氢浓度转换为电信号;所述氨气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空气中氨气浓度并将检测到的氨气浓度转换为电信号。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NodeMCU模块;所述主控制器包括ATmega328芯片、震荡电路、重启电路、烧录提醒电路;所述震荡电路包括晶振X1、瓷片电容F1、瓷片电容F2,晶振X1的一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ATmega328芯片的XLAT1引脚电连接,另外一路与瓷片电容F1的一端电连接,瓷片电容F1的另外一端接地;晶振X1的另一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ATmega328芯片的XLAT2引脚电连接,另外一路与瓷片电容F2的一端电连接,瓷片电容F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重启电路包括复位按键S1,复位按键S1的一端接地,复位按键S1的另一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ATmega328芯片的RESET引脚电连接,另外一路接电源VCC,复位按键S1与电源VCC之间串接有电阻R1;所述烧录提醒电路包括LED1,LED1的一端与ATmega328芯片的D13引脚电连接,LED1的另一端接地,LED1与地之间串接有电阻R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82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