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址重映射的烧录文件加解密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6427.3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1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姚意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8/6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址 映射 文件 解密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地址重映射的烧录文件的加解密方法及其系统,所述基于地址重映射的烧录文件的加解密方法是通过对烧录文件的常规顺序地址基于加密密钥和加密算法进行地址的重映射加密,指令数据由存储于常规顺序地址转而存储于重映射加密后的第二地址,该加解密方法使得烧录文件在加解密过程中输入的地址和输出的地址唯一对应。本发明通过对地址进行加密运算,相较于常规的对指令数据进行加密运算处理减少了加密所需运算量,提高芯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址重映射的烧录文件加解密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芯片性能的提高,嵌入式芯片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迅速普及,但是芯片开发成本高、研发周期长,使得关键技术的加密和重要数据的保密问题极其重要。侵权者通过对芯片中重要数据或关键代码进行非法仿制和剽窃,这将对芯片的所有者和开发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芯片中关键数据或代码的保密问题已经成为芯片研发工程师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现有技术中对芯片中关键数据或代码主要采用加密存储芯片进行硬件电路的加密或基于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对芯片数据进行加密。目前对烧录文件数据的加密方法,过于复杂,运算量较大,影响了芯片运行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址重映射的烧录文件加解密方法,提高芯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地址重映射的烧录文件加解密方法,所述基于地址重映射的烧录文件加解密方法包括基于地址重映射的烧录文件加密方法;所述基于地址重映射的烧录文件加解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PC机获取用户输入的自定义码X,进入步骤S12;
步骤S12:PC机获取被烧录芯片的标识符码UID,进入步骤S13;
步骤S13:PC机以被烧录芯片的标识符码UID和用户输入的自定义码X作为种子,通过运算生成加密密钥KEY,其中,标识符码UID与自定义码X的异或结果是加密密钥KEY,进入步骤S14;
步骤S14:PC机基于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KEY将常规顺序地址ADD进行重映射加密,获取重映射加密常规顺序地址ADD后对应存储的密文,进入步骤S15;
步骤S15:PC机通过烧录工具将重映射加密后的密文和加密密钥KEY写入被烧录芯片的存储器ROM,进入步骤S16;
步骤S16:被烧录芯片向PC机反馈烧录成功的信号,结束烧录。
所述基于地址重映射的烧录文件加密方法,通过地址进行重映射加密使得地址相应存储的指令数据根据地址的重映射而改变存储地址,对地址进行加密的运算量远小于对数据进行加密的运算量,该加密方法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加密和解密的运算量,提高芯片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PC机基于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KEY将常规顺序地址ADD进行重映射加密的具体步骤包括:PC机基于加密密钥KEY和常规顺序地址ADD进行运算,获取第一地址ADD1;PC机基于第一地址ADD1运行第一预设轮数的加密算法,获取重映射加密后的第二地址ADD2以及重映射加密地址后对应存储的密文;其中,加密密钥KEY与常规顺序地址ADD的和值是第一地址ADD1。该加密方法通过对常规顺序地址基于加密密钥KEY和加密算法打乱重映射使得存储于常规顺序地址的指令数据经过地址重映射加密后存储于第二地址,该加密方法通过对地址进行加密运算,相较于对指令数据进行加密运算处理减少了运算量。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地址重映射的烧录文件加解密方法包括基于地址重映射的烧录文件解密方法;所述基于地址重映射的烧录文件加解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被烧录芯片上电后,中央处理器CPU调用存储于被烧录芯片存储器ROM的加密密钥KEY,进入步骤S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64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