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气双汇聚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35115.0 | 申请日: | 2020-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5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梦超;陈维;郭勇;刘巧;黄骏;王兴权;梁屹;李军;卢秀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南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气双 汇聚 介质 阻挡 放电 低温 等离子体 发生 装置 | ||
1.一种混气双汇聚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外壳、液晶显示屏、单片机芯片、进气端、混气装置、放电管、分气管、高压电极、地电极、磁线圈、接地接线端子、高压接线端子;所述外壳包括方形控制区、空心圆管形放电区、绕线基座区、缩颈结构排气区,所述缩颈结构排气区侧面接有两处排气管;所述进气端有三处,由节流阀和拨盘齿轮电位器组成;所述混气装置包括进气管、混气腔、混气管、气塞构成,所述混气管有三个、均为旋转360度的螺旋形状,每个混气管表面等距开4个第一排气孔且尾端封闭,所述混气腔内部为一顶部大尾部小的缩颈型圆柱空间,所述混气腔底面中心处开有第二排气孔;所述放电管为尾端带有漏斗缩颈结构的空心圆管;所述分气管由一缩颈管和空心圆管组成;所述分气管的缩颈管嘴部端侧外径3mm内径2mm、另一侧外径7mm内径6mm,所述分气管的空心圆管外径7mm内径6mm;工作时,所述分气管的缩颈管嘴部端侧与所述放电管的漏斗缩颈结构窄端侧对齐;所述高压电极外侧整体为一金属圆柱,所述金属圆柱上部分中心开有通孔、下部分内部为一圆锥形缩颈空间;所述磁线圈由直径为1mm的铜导线绕制而成,总共50层,每层20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气双汇聚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装置的单个混气管表面等距开的4个第一排气孔,相邻孔的朝向相差72度角,开孔半径0.75mm,混气管内半径1.5mm;所述混气装置的气塞上均匀分布透气孔,所述气塞将所述混气装置的混气腔内部空间分成上腔和下腔两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气双汇聚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管为外径8mm内径6mm的石英管,其尾端的漏斗缩颈结构最外侧宽端外径10mm内径8mm,所述放电管顶部侧面具有接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气双汇聚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极金属圆柱外侧的上下两边角进行圆角处理,圆角半径1mm,所述地电极为一金属导线,通过所述放电管顶部侧面接管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南师范大学,未经赣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51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