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域电网多点布局储能系统规划配置方法及系统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33521.3 | 申请日: | 2020-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1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上行;李相俊;贾学翠;郝雨辰;雷震;李强;吴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28 | 分类号: | H02J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张弘 |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域 电网 多点 布局 系统 规划 配置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电网多点布局储能系统规划配置方法及系统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将区域电网潮流数据进行标幺化处理,得到标幺化处理后的数据;以标幺化处理后的数据为输入,采用加权理想点法对区域电网储能规划配置求解模型求解,得到区域电网多点布局储能系统的选址及定容结果;该装置包括数据标幺单元和求解单元;该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方法的步骤。本发明得到的区域电网多点布局储能系统的选址及定容结果,可有效指导区域电网中的多点布局储能系统选址定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储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电网多点布局储能系统规划配置方法及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区域电网当中开展多点布局储能系统的规划配置,其目的在于根据区域电网需求最优化地开展针对储能系统的选址与定容,最大程度增强储能配置效果,降低区域电网运行损耗。目前,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主要针对储能系统容量配置问题开展,配置过程主要考虑网络及接入条件约束,并没有从区域电网角度充分考虑储能系统不同选址定容方案对于区域电网网络潮流及网损的改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储能系统配置作用,满足区域电网储能系统最优化选址定容配置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区域电网内的多点布局储能系统规划配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区域电网多点布局储能系统规划配置方法及系统和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区域电网多点布局储能系统规划配置方法,包括:
将区域电网潮流数据进行标幺化处理,得到标幺化处理后的数据;
以标幺化处理后的数据为输入,采用加权理想点法对区域电网储能规划配置求解模型求解,得到区域电网多点布局储能系统的选址及定容结果;
其中,区域电网储能规划配置求解模型包括以线路潮流调整能力最强为目标的储能配置目标函数和以区域电网线路网损最小为目标的储能配置目标函数。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区域电网潮流数据包括区域电网电气接线图,各线路、变压器的阻抗和导纳,各母线节点电压、相角以及所连接发电机及负荷的注入功率,各线路及变压器电压等级。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以线路潮流调整能力最强为目标的储能配置目标函数,是以加载区域电网拓扑及线路参数,根据区域电网拓扑及线路参数计算电网各节点的潮流分配因子构建而成。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以线路潮流调整能力最强为目标的储能配置目标函数的具体构建过程包括:
加载区域电网电气接线图,加载各线路、变压器的阻抗和导纳,并根据各线路及变压器电压等级进行标幺化处理;
列写以各母线节点自导纳与互导纳为元素的节点导纳矩阵,其阶数等于区域电网母线节点个数;
计算节点导纳矩阵行列式及各元素代数余子式,并列写各支路相对于储能安装节点注入功率的潮流分配因子;
根据线路潮流调节需求建立以线路潮流调整能力最强为目标的储能配置目标函数,该函数由各节点储能注入功率与各节点潮流分配因子的乘积之和构成。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以区域电网线路网损最小为目标的储能配置目标函数,是通过计算区域电网各母线节点潮流灵敏度构建而成。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以区域电网线路网损最小为目标的储能配置目标函数的具体构建过程包括:
加载区域电网电气接线图,加载各线路、变压器的阻抗和导纳,加载各母线节点电压、相角以及所连接发电机及负荷的注入功率,并根据各线路及变压器电压等级进行标幺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35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