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银花的嫁接育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1984.6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4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陶学进;郑明强;文华;胡昌奇;苏庭才;汪琴;刘廷菊;冉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务川县天门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左康艳 |
地址: | 564315 贵州省遵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银花 嫁接 育苗 方法 | ||
本方案公开了山银花的培育技术领域的一种山银花的嫁接育苗方法,准备山银花的野生根作为砧木,野生根茎部的长度为20~30cm;在茎部斜切一刀作为砧木切口;选取带一叶一牙或两叶两牙的山银花枝条;准备圆筒状且带有缺口的固定套,缺口处还设有两个半圆形的避让口,将固定套包覆在砧木茎部的外周,且砧木切口从所述避让口处暴露于外界;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然后将接口处包紧密封,然后采用塑形条绕接在接口处,且塑形条一端缠绕在砧木上包覆的固定套外,塑形条另一端缠绕在接穗靠近接口1~2cm处。本方案可促进接穗在砧木中稳固的接触,避免大风吹拂而影响接触的牢固性,进而增加育苗的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山银花的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山银花的嫁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山银花和金银花都是忍冬科忍冬属的植物,从外形看是略有相似的植物,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区别,比如气味不同,金银花的气味比较清香,而山银花的气味比较浓郁;花朵颜色不同,金银花的花朵颜色较浅,呈金黄色,山银花的颜色较深,呈墨绿色还带一点紫色等等。
除了外部形态的不同,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性味、功效也存在显著的差别,金银花性寒,味甘,略带酸味,具有凉血、通经活络和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痈肿疔疮、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病症。而山银花性凉,其功效与金银花完全相反,不可清热解毒。而且,金银花含有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且据2005年版《药典》规定,含绿原酸不得少于1.5%,含木犀草苷不得少于0.10%。山银花也含绿原酸,而且其含量比金银花高。
所以,在制备绿原酸方面,山银花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这也增加了山银花的市场需求量,通过人工种植山银花需要进行山银花的育苗,目前采用扦插的育苗方式,扦插山银花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由于扦插的山银花根部不发达,对营养的吸收不佳,也有的采用嫁接育苗,又由于山银花的接穗比较柔软,接穗不易固定在砧木上,对此,需要提供一种避免前述问题的山银花的嫁接育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山银花的嫁接育苗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山银花的嫁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砧木:准备断面无腐烂和无霉变的山银花的野生根作为砧木,所述野生根包括地下的根部和地上的茎部,茎部的长度为20~30cm;在茎部斜切一刀作为砧木切口;
步骤二,准备接穗:选取带一叶一牙或两叶两牙的山银花枝条,在所述山银花枝条下方的两侧各斜切一刀;
步骤三,准备一个弹片制成的圆筒状且带有缺口的固定套,所述缺口贯穿固定套的两端,缺口处还设有两个半圆形的避让口,将固定套包覆在砧木茎部的外周,且砧木切口从所述避让口处暴露于外界;
步骤四,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然后将接口处包紧密封,然后采用塑形条绕接在接口处,且塑形条一端缠绕在砧木上包覆的固定套外,塑形条另一端缠绕在接穗靠近接口1~2cm处。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嫁接育苗的方式来培育山银花,可以选择品种优良的山银花接穗,由于嫁接是无性繁殖,能够确保接穗的遗传性状保持稳定,遗传优良的品质。为山银花优良的药物利用提供足够的市场供给。
本方案在嫁接时,采用了固定套包覆在砧木外,固定套上设置缺口且固定套采用弹片制成,这样能够便捷的通过将缺口掰开使得砧木套入其中。缺口处还设置了供接口穿过的避让口,以保证接口处不受到机械伤害。然后配合了塑形条使用,将塑形条一端缠绕在砧木上包覆的固定套外,塑形条另一端缠绕在接穗靠近接口1~2cm处,促进接穗在砧木中稳固的接触,避免大风吹拂而影响接触的牢固性,进而增加育苗的成活率。
进一步,所述砧木切口距离根部13~15cm。这样的距离有助于砧木向接穗进行土壤养分的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务川县天门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务川县天门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1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