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库存管理系统用扫描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0301.5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8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金;骆凯;李翔华;蒋虎旺;唐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麟睿科技(衡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10/08 |
代理公司: | 重庆憨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61 | 代理人: | 梁金金 |
地址: | 421000 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维码 库存 管理 系统 扫描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库存管理系统用扫描设备,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外壁粘接有两个防滑条,固定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块二,连接块二的内壁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外壁固定有两个螺纹杆,每个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有调节钮,螺纹杆的另一端通过螺纹有固定框,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扫描机构,固定框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磁扣,固定座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固定板,固定板的相对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夹紧机构。本发明通过推动推杆,使得活动板通过活动杆推动夹紧杆对固定座进行夹紧工作,从而通过夹紧块对固定座进行夹紧,进而可通过对书桌、展架、书本等进行夹紧固定,便于工作时携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库存管理系统用扫描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库存的管理中需要对库存物品进行扫描入库,方便对仓库内部的物体进行管理,在扫描的时候需要一种扫描仪,在使用扫描仪的时候,通过读物品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然后通过扫描仪对物品信息进行录入,但市场上大多数的扫描仪在使用的时候不方便,且不方便拿取和固定,在使用的时候不方便携带一些其他的物品。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62210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库存管理系统扫描设备,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扫描器、照明灯、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显示屏外框、第二转轴、卡环、连接转轴、第二固定板和缠绕轴,所述第一外壳的垂直下方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二外壳设置于远离第一外壳的第一转轴的一侧,扫描器设置于远离第一转轴的第一外壳的一侧。
上述专利中的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库存管理系统扫描设备存在以下不足:仅通过旋转第二固定板使其与第一外壳夹合,使得该装置可以固定在一些本子上面,而扫描器的高度与位置不可调,使得扫描工作时不够方便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扫描器的高度与位置不可调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库存管理系统用扫描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库存管理系统用扫描设备,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外壁粘接有两个防滑条,固定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块二,连接块二的内壁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外壁固定有两个螺纹杆,每个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有调节钮,螺纹杆的另一端通过螺纹有固定框,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扫描机构,固定框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磁扣,固定座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固定板,固定板的相对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夹紧机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四个活动杆、固定杆、固定块、连接块一和气缸,每个活动杆的一端均通过转轴固定于固定座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块的一侧外壁均通过转轴固定于每个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杆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于其中两个活动杆的相对一侧外壁上,连接块一的内壁焊接于固定杆的圆周外壁上,气缸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于连接块一的相对一侧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扫描机构包括显示屏、活动块、图像采集器、信息采集器、图像处理器、图像传感器、二维码识别器和无线传输器,显示屏卡接于固定框的顶部内壁上,活动块的两侧外壁均通过转轴固定于固定框的相对一侧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维码识别器通过螺栓固定于活动块的一侧内壁上,图像传感器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活动块靠近二维码识别器的一侧内壁上,无线传输器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活动块的底部一侧外壁上,信息采集器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框的底部一侧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图像处理器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框靠近信息采集器的底部内壁上,图像采集器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框底部靠近图像处理器的一侧内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麟睿科技(衡阳)有限公司,未经华南麟睿科技(衡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0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结构框架结构智能优化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野外移动式混合能源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