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烤红薯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30087.3 | 申请日: | 2020-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5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燕 |
| 主分类号: | A23N12/10 | 分类号: | A23N12/10;A23N12/12;F24C15/20;F23L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薯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碳烤红薯装置,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外壳体,外壳体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排烟管,所述外壳体的相对一侧外壁均开有圆孔,且两个圆孔的侧面内壁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固定连接有中心轴,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设置有至少六个环形均匀分布的载料机构,第一转盘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摇把。本发明能防止碳产生的烟气大量与红薯接触而导致红薯表面粘附大量的碳烟中的有害物质,同时防止红薯口感受到影响,提高了红薯烘烤的效率,双驱动的烘烤方式则方便了装置的使用,防止碳燃烧过快而增大碳的损耗,且方便了对碳燃烧时的供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烤红薯装置。
背景技术
薯又名山芋、地瓜、甘薯等,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其质地细腻,不伤肠胃,能加快消化道蠕动,有助于排便,清理消化道,烤红薯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品,营养丰富,美味便宜,老少皆宜。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105077540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红薯炭烤装置,该红薯碳烤装置通过转盘转动带动红薯转动进而能使得红薯进行均匀碳烤,然而该红薯碳烤装置在使用时,位于炭盆中的碳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然而碳的烟气中会存在很多的有害物质,由于碳烤红薯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烘烤,进而导致大量的有害物质容易粘附在红薯上,进而导致在食用时有害健康。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碳烤红薯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碳烤红薯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排烟管,所述外壳体的相对一侧外壁均开有圆孔,且两个圆孔的侧面内壁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固定连接有中心轴,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设置有至少六个环形均匀分布的载料机构,第一转盘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外壳体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篦子,且篦子的顶部外壁放置有碳盒,外壳体位于篦子下发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集灰壳,外壳体的底部内壁放置有集灰盘,外壳体位于碳盒和集灰盘一侧的侧面外壁均设置有侧门,外壳体位于集灰壳一侧的侧面外壁开有进气口,所述外壳体位于第一转盘和篦子之间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与中心轴相平行的上下分布的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且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均为弧形板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载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的限位栏,且第一转盘位于限位栏一侧的侧面外壁开有装卸孔,限位栏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载料筒,载料筒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端板,其中一个端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拉柄,载料筒的顶部盖合有盖合筒,载料筒和盖合筒的侧面外壁均开有孔洞。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第二转盘的侧面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从带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从带轮形成传动配合,外壳体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位于从带轮外侧的驱动壳,外壳体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供电壳。
优选地,所述中心轴的一端延伸至从带轮的内部,且中心轴位于从带轮内部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棘轮,从带轮的侧面内壁转动连接有棘爪,棘爪和从带轮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扭簧。
优选地,所述上弧形板的底部外壁开有均匀分布的与中心轴相平行的上条形槽,下弧形板的底部外壁开有均匀分布的与中心轴相平行的下条形槽,上条形槽与下条形槽错位分布。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位于第一转盘下方的侧面外壁设置有风壳,且风壳的一端外壁插接有导风管,导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进风壳,进风壳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于外壳体位于篦子下方的侧面外壁。
优选地,所述风壳的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位于风壳内部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扇叶,风壳的侧面外壁开有进风槽。
优选地,所述转轴位于风壳外侧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联动齿轮,且第一转盘的侧面外壁边缘固定连接有齿圈,联动齿轮与齿圈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燕,未经陈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0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真机械臂及其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中医风湿内科用中药液混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