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窥荧光成像穿刺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29612.X | 申请日: | 2020-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6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蔡惠明;倪轲娜;卢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0/04 | 分类号: | A61B10/04;A61B17/34;A6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刘珊珊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成像 穿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窥荧光成像穿刺系统,包括壳体、控制端、显示屏、微处理器、785nm激光光源、白光LED光源、穿刺针、电机、滤光件、分光镜、第一镜头、第二镜头、第一光电转换器、第二光电转换器、第一光纤束和第二光纤束,785nm激光光源产生的785nm激光用于照射待测物,白光LED光源产生的白光用于照射待测物,滤光件用于过滤待测物反射的激光,785nm激光光源、白光LED光源、穿刺针、电机、滤光件、分光镜、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均位于壳体内,显示屏、微处理器、第一光电转换器和第二光电转换器均位于控制端内;可以实时提供待测物的荧光成像图形和可见光成像图形,且能够观察到微小的肿瘤病灶,以供医生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窥荧光成像穿刺系统。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威胁全球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癌症精准治疗是目前医学研究热点,目前手术依然是实体肿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而在手术之前往往需要进行穿刺作业。由于穿刺是一种常用的活检方法,具有侵入性低、创口小、能直接取出少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优势;同时传统穿刺方法主要依靠术前的影像数据进行定位,具有一定盲刺性;另外基于超声引导技术的穿刺可以实时对穿刺部位进行定位,但是由于超声分辨率较低,难以观察到微小的肿瘤病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内窥荧光成像穿刺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穿刺的准确度较低以及难以观察到微小的肿瘤病灶的问题。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一种内窥荧光成像穿刺系统,包括壳体、控制端、显示屏、微处理器、785nm激光光源、白光LED光源、穿刺针、电机、滤光件、分光镜、第一镜头、第二镜头、第一光电转换器、第二光电转换器、第一光纤束和第二光纤束,785nm激光光源产生的785nm激光用于照射待测物,白光LED光源产生的白光用于照射待测物,滤光件用于过滤待测物反射的激光,待测物经由照射产生的荧光依次经由滤光件和分光镜到达第一镜头,待测物经由照射产生的可见光依次经由滤光件和分光镜到达第二镜头,第一镜头经由第一光纤束与第一光电转换器连接,第二镜头经由第二光纤束与第二光电转换器连接,穿刺针与电机信号连接,电机用于驱动穿刺针,显示屏、785nm激光光源、白光LED光源、电机、第一光电转换器和第二光电转换器均与微处理器信号连接;785nm激光光源、白光LED光源、穿刺针、电机、滤光件、分光镜、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均位于壳体内,显示屏、微处理器、第一光电转换器和第二光电转换器均位于控制端内。
优选的,所述滤光件为785nm陷波滤光片。
优选的,还包括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穿刺针移动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位移传感器位于壳体内,且分别与穿刺针和微处理器信号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护套,第一光纤束和第二光纤束均位于护套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为CMOS图像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为CMOS图像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透明材料制成的端盖。
优选的,所述控制端设有电池。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内窥荧光成像穿刺系统,可以实时提供待测物的荧光成像图形和可见光成像图形,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穿刺的方向和深度,从而提高穿刺的效率和准确度,且能够观察到微小的肿瘤病灶,以供医生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内窥荧光成像穿刺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窥荧光成像穿刺系统的结构图。
图中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96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