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VR设备的多人体验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28557.2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6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苏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3/14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黄攀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vr 设备 人体 控制 方法 装置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VR设备的多人体验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VR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图像并进行计数统计得到聚集人员数量,根据聚集人员数量计算得到当前人群密集度;当判断到当前人群密集度大于预设密集度阈值时,开始计时以得到第一时间,当判断到第一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根据当前人群密集度计算得到对应的当前最佳体验人数;根据当前最佳体验人数控制对应数量的光圈射灯进行投射,并将VR显示屏划分为与当前最佳体验人数相同数量的VR小屏进行显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VR设备的多人体验控制方法,可实现多人同时VR体验的效果,有效缓解了排队等待压力,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以及用户体验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VR设备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VR设备的多人体验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仿真系统生成模拟虚拟世界的三维环境。具体而言,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可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以此来体验环境中的虚拟世界。
VR技术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以及传感设备等方面。具体的,模拟环境指的是由计算机生成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指的是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以及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感知,也称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其中VR设备为实现VR技术的硬件设备,包括建模设备(如3D扫描仪)、三维视觉显示设备(如3D展示系统、大型投影系统、头显头戴式立体显示器等)、声音设备(如三维的声音系统以及非传统意义的立体声)以及交互设备(包括位置追踪仪、数据手套、3D输入设备)、动作捕捉设备、眼动仪、力反馈设备以及其他交互设备。
然而,现有的VR体验设备,大多只能允许一位用户进行体验。当待体验人数过多时,例如在进行展览时,此时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等待拥堵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VR体验设备,大多只能允许一位用户进行体验, 当待体验人数过多时,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等待拥堵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VR设备的多人体验控制方法,所述VR设备至少包括一控制器、多个视觉摄像头、多个光圈射灯、多个移动交互终端设备以及VR显示屏,所述控制器与多个所述视觉摄像头、多个所述光圈射灯、多个所述移动交互终端设备以及所述VR显示屏均分别为电性连接,其中所述视觉摄像头用于采集人脸图像,所述光圈射灯用于在预设位置投射区域光圈,其中每个区域光圈内对应有一位用户,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VR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多个所述视觉摄像头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图像信息并进行计数统计得到聚集人员数量,并根据所述聚集人员数量计算得到当前人群密集度;
当判断到所述当前人群密集度大于预设密集度阈值时,立即开始计时以得到第一时间,当判断到所述第一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根据所述当前人群密集度计算得到对应的当前最佳体验人数;
根据所述当前最佳体验人数控制对应数量的所述光圈射灯在预设位置进行投射,并将所述VR显示屏划分为与所述当前最佳体验人数对应数量的多个VR小屏进行分屏显示。
所述基于VR设备的多人体验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述VR设备根据所述当前最佳体验人数进行状态切换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判断到所述VR设备根据所述当前最佳体验人数进行状态切换后,立即开始计时以得到第二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85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